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有间大学(ID:youjian-university),作者:杨松松,编辑:秋裤,排版:阿饼,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2020年高考结束后,师范类专业出现了“冰火两重天” 的报读情况:

普通师范类专业报读人数再上升,不少学校的师范类专业录取位次顺应提升,浙江师范大学师范类专业的录取位次最高提升了3000多位。

与之相反的是,多地公费师范生出现“断档”——河南提前批的录取中,5所高校公费师范生共776个空缺名额,广西公费师范生需要降分录取,许多省份高校的公费师范生都需要进行征集志愿。

公费师范生,是指享受师范生公费教育的师范生。报考公费师范生的学生提前与教育厅签订协议,在校期间,学费、住宿费由中央财政负责安排,并发放生活补贴。但学生四年毕业以后必须履行教育义务,回到生源省份从事至少六年教育工作,且协议期间不得考研。

普通师范类专业的重新火热,多少受了今年疫情的影响——教师自带的编制“铁饭碗”在动荡不安的疫情职场环境中显得难能可贵。教师职业重新成为人们眼中的香饽饽。

但要真说到为教育事业奉献终生,人们又未必已经下定决心,公费师范生的爆冷就是一个证明。

一、从趋之若鹜到逐渐鸡肋,师范专业在中国走过的100多年

事实上,师范专业初始诞生时,每一位师范生,都是公费师范生。

1897年,盛宣怀开办南洋公学,首先招收师范生,设立师范院。这是中国近代最早的新型师范学校,标志着中国师范教育的开始。

当时的师范生接受的都是最高水平的教育,同时还享受学费全免,兼有津贴的优厚待遇。

(旧)南洋公学正门。图/wikimedia

种种福利只为培养人才,推广新式教育。有获得必然要有回馈,当时的《优级师范学堂章程》明确规定:“优级师范学堂分类科毕业生,有效力本省及全国教育职事之义务。

具体年限为6年,前2年必须履行政府指派的服务,后4年则是自由选择的教育服务。这与今天的公费师范生制度规定已十分相像。

虽然其中历经波折,但直到建国之后,师范类专业仍然是最受重视和优待的学科之一。计划经济时期,师范类专业是不少学子报考时的第一选项。

上世纪70年代开始从师的乡村教师李老师因为师范中专生的身份曾经颇受优待。“那时候上师范的学生都是最优秀。所以村委会要建小学,首先问的就是我。虽然工资不高,但那时候老师是最受尊重的职业。”

李老师所在的乡村小学一开始只有一间草棚。图/pexels

但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90年代开始,传统的高水平重点师范大学综合化发展成为常态。1986年,国务院发布《普通高等学校设置暂行条例》,进一步推动了国内高校向综合型高校转型的步伐。

北京师范大学是第一个吃转型螃蟹的重点师范大学。2001年,北师大在其“十五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要“实现北京师范大学向以教育科学为主要特色的研究型大学转型。”

为此,北师大进行了学科结构、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体制的转型。

在保持传统学科优势的基础上,进行学科结构性调整,增加适应社会需要的应用性学科、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试行了新的“4+x”人才培养体制改革方案,从根本上摆脱传统高师的办学理念与范式,转换到“大学+师范”这一国际教师教育通行的新轨道上。

北京师范大学。图/wikimedia Flsxx

北师大之后,各地师范高校也相继步入转型轨道。浪潮之下,“师范教育”呈现弱化倾向。不少师范学校的师范生招收比例减小,甚至低于非师范生。

2016至2018年,除东北师范大学外,陕西师范大学、杭州师范大学等多所师范高校,每年本科毕业总人数中,师范毕业生的占比都在50%以下;部分占比仅有30%左右,甚至更低。

与此同时,进入教师行业的入口扩大,2015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改革,不再区分师范生与非师范生的区别,想要做教师都必须参加国家统一考试,方可申请教师资格证。

202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人数达590万,其中其中非师范生教资报考人数达436万,占总报考人数的74%。图 /Pixabay

特殊优待的消失,加上近年来教师职业待遇的停滞不前,更有社会舆论对教师形象不断抹黑带来的压力,使原本炙手可热的师范类专业逐渐遇冷。

“上师范只能当老师,没前途”“家有五斗粮,不当孩子王”等误解之声尘嚣日上。

二、师范生没有你想象的好,也没有他想象的坏

师范专业乃至教师行业的遇冷,并没有浇熄师范学子的热情。走入校园,教书育人仍然是大部分师范生毕业之后的第一选择。

据多所师范类院校的2018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陕西师范大学的毕业生去往中初教育单位的比例最高,达到68.5%;其次是东北师范大学毕业生,去中初教育单位的比例高达65.6%。

就读于华南师范大学英语师范专业的小罗正在进行毕业实习,她的就业目标就非常明确——毕业后回家乡执教。

已经有过讲课经验的她觉得教书育人是一件非常有成就感的事情:“上完课之后,学生和我说,‘老师,我觉得你讲得好好喔。’我觉得自己心里挺开心的。”

如果拼高学历,师范专业的学生的优势又在哪里?图/unsplash

相对比非师范生,师范生进入教育行业的优势更加明显。

小罗认为,师范生在学校系统接受的师范技能训练能够让他们在考核中更胜一筹。“师范课程会促使学生‘磨课’,抠每一次上课的细节,并不断改进。而非师范生如果没有兼职做机构教师的话,师范技能提高的机会可能会比较少。”

但即使如此,教育行业的激烈竞争仍然给师范生带来了巨大压力——教师职业特有的双长假和稳定编制等优势使得许多非师范生也在涌入教育行业求职市场。

据《全国师范毕业生民办教育就业趋势报告(2019)》,近3年,就业意向为民办教育行业的应届生中,毕业于非师范高校的应届生总量占比达到了44%。

竞争者增加的同时,招聘单位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去年年底,华中师大一附中招聘9名教师,学历清华北大起步,引发关注。9位入选教师均为非师范生。

同样引起关注的还有深圳南外高级中学2020届的校招结果,公示人员的简历闪闪发光,不禁令人以为误入了清华北大的优秀毕业生颁奖现场。

深圳南外高级中学2020届的拟招聘名单。

当学历逐渐成为首要硬指标,师范生在技能上的竞争优势逐渐削弱。

就读英语师范专业的应届毕业生小岑已经感受到了这种压力。秋招期间,她参加了多场深圳地区公办高中的招聘会,现场群英荟萃,来自各大名校的应届毕业生同台竞争,面试场变成了演讲大赛。

除了有编制的公立学校,非编制的优秀的私立学校竞争也同样十分激烈。招聘会开在全国各所师范大学,但几乎场场挤满来自五湖四海的求职学子。

在紧张的就业压力下,小岑仍然没有放弃自己的教育理想,“先尽力入编制,不行就去民办,再不行就去培训机构。”

月初,小岑专程打飞的到陕师大参加招聘会。现场热火朝天 ,光是排队等面试,她就等了两三个小时。和她一起进入终面的有北师大、陕师大、华南师大的研究生 ,也有武汉大学等名校的应届毕业生。

最终小岑过五关斩六将,拿下了offer。但因为奔波了一天过于疲倦,她的兴奋情绪在身体挨到机场大巴的那一下化为了困意。她安稳睡去。

三、跳出“围城”

同是应届毕业生的小苏做出了另外的选择。她正在准备2022金融专业考研——她最初的理想志愿就是念金融,但因为高考失利,她最终遵循家人的意见就读师范专业。

然而经过两年的学习,小苏发现自己对教师职业并不感冒,大三下学期,她决定跨考金融继续深造。

师范出身而不从事教育行业早已不是稀罕事。甚至在就读期间,师范生就可以通过转专业,改而攻读非师范专业。读了师范专业,前路不一定就“一眼看到了头”。

《华东师范大学2019年就业质量》显示,除公费师范生之外,从事其他行业的毕业生比例几乎达到了80%。师范生的就业方向更加多元化,毕业是否从事教育事业并非强制规定,而是个人选择。

《华东师范大学2019年就业质量》节选

而即使是公费师范生,也可以通过转专业或赔付违约金的方式解除服务合同,另寻出路。解除服务合同并不会影响之后的就业和工作。知乎上有不少公费师范生解约的相关回答,许多答主已经成功考公,或进入企业工作。

翻阅这些答主的回答,可以发现,“家庭”一词在其中的出现率颇高。

不少答主提到自己原本不想报考公费师范生,但都在家长的“蛊惑”或“胁迫”下屈服。其中一位匿名答主(以下简称“小匿”)就是家人意愿下诞生的第二届免费师范生。

她直言自己就读师范专业只是“接受命运”。为了摆脱这种命运,小匿在毕业工作之后攒了三年的工资解约,期间经历了3次失败的考研和1次无疾而终的恋情。如今,她已经开始了自己的博士生涯,“痛并快乐”地享受自己的新生活。

不仅公费师范生,普通师范生中也不乏完全根据家长而非自身意愿报读师范类专业的。

小岑的父亲当年得知她与理想院校擦肩而过之后,立刻提出要她报读师范类专业,用的是标准话术——当教师“稳定”“寒暑假”“受人尊重”“适合女孩子”,还可以“开小灶赚补贴”。

以小岑的分数,在广东省内,华南师范大学是最好的选择,家里人又极力劝阻她出省,最后小岑选择了妥协。

如今回想当初的决定,小岑觉得自己“太天真了。对自己的职业规划也不明确,就想着也不讨厌当老师,对英语也挺喜欢的,就这样报上了。”

她是幸运的,在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性格与教师职业十分适配,也对教书一事培养了越来越深的喜爱。这使她最终接受了自己的专业,并决定从教。

转专业、转行,注定要比原路付出更多努力。图/pexels

而对像小苏和小匿这样始终无法爱上师范专业的师范生来说,她们要想跳出师范的“围城”,就必须付出更多的时间和金钱成本。

豆瓣用户“飞侠”在经验分享帖《如果你想报考公费师范生,可以先看看这篇文章》中一上来就发出质问:

“一个18岁的中国的普通学生,在零社会经验、零实习经历,甚至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适合做什么的时候,竟然敢选择一个定向、定岗的专业,知道自己至少毕业6年后都想回家乡做老师或者说终身从教吗?你真的能给自己一个肯定的答案吗?”

这个问题,确实需要所有正处于迷茫的学子,更需要所有企图给出建议的家长仔细思考。

参考资料:

21世纪经济报道,师范毕业生去了哪儿?做中小学老师是主流,但选择远比想象得丰富

青塔,师范院校“饭碗”不保?综合类大学也要培养师范生

段润涵,清末“新政”时期的师范教育学费制度简析

钟秉林,师范大学转型与高师教育走向

万行教师人才网,全国师范毕业生民办教育就业趋势报告(2019)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有间大学(ID:youjian-university),作者:杨松松,编辑:秋裤,排版:阿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