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头来,塑料问题终会归结到消费问题上。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FoodWine吃好喝好”(ID:FoodWineChina),作者:林爱肉,编辑:Cyan。

餐饮行业中的任何一项变动,牵动的都是从上游生产到下游消费的每一个环节。

一年前的这个时候,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规定到 2020 年底,全国范围餐饮行业禁止使用不可降解的一次性塑料吸管。

如今新年伊始,禁令的期限已到,也标志着一次性塑料吸管将正式退出餐饮业舞台。

早在 2018 年,星巴克就开始了在全球范围全面停用塑料吸管的征程。截至去年年底,星巴克已经在中国一线城市的 4000 多家门店,实现了塑料吸管的禁用。从去年 6 月开始,麦当劳也在北上广深等城市将塑料吸管慢慢撤出餐厅,转而采用带有直饮嘴的新杯盖。各大本土品牌紧随其后,例如喜茶「自带杯去饮茶」的倡导和优惠减免政策等等。

就像垃圾分类以及更久远之前的限塑令一样,一纸禁令的出发点是环境与污染的考量,但在实施的过程中,却无可避免要经历磨合和调整的过程。

在塑料吸管进入市场的几十年后,人们将如何习惯没有它的生活,是国内餐饮业和消费者将要一起面对的解答题。

从秸秆到塑料

塑料吸管的发明可以说是历史的必然,只不过从秸秆到纸再到塑料,世界上第一支正经吸管的出现,实则比人们想象的要晚了许多。

Marvin Stone 的纸质吸管广告。

©Core77.com

1880 年,美国迎来了酷暑之夏。卷烟纸制造商人 Marvin Stone 像往常一样,喜欢在工作后靠一杯波本鸡尾酒消暑,可惜喝到一半,酒杯里的秸秆吸管便四分五裂。在商用吸管还没有被发明的十九世纪,黑麦秸秆吸管一直是主流,但因为易破碎、有残渣,像 Marvin Stone 遇到的这种情况十分常见。

出于制造商人的敏锐,Marvin Stone 察觉到了其中的商机,在秸秆吸管的基础上,商用纸制吸管由此诞生。初代的纸吸管原型,是用马尼拉纸(菲律宾生产的一种由半漂白的木浆制成的米黄色用纸)在铅笔上缠绕之后粘合而成,并在表面附着石蜡来保持形状。

20 世纪美国吸管公司 Flex Straw 海报。

©Invention.si.edu

到了 19 世纪 70 年代,美国塑料产业崛起,树脂、尼龙、亚克力等材料纷纷被应用到家庭和军事场景,塑料因其耐用和廉价的特点,迅速吸引了市场的眼光。在《塑料秘史:一个有毒的爱情故事》一书中,作家苏珊·弗赖因克尔记录了当时人们对于塑料的狂热,「在战后,制造商们将目光转向了潜力巨大的大众市场,塑料的诞生,无疑给日后美国廉价商品市场提供了诸多选择,人们得以像吃自助餐一般选购各式塑料制品。」

也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塑料吸管出现,各个工厂开始大批量生产聚丙烯(PP)吸管,这也成为后来几十年间餐饮行业最常见的塑料吸管品类。时代的大背景之下,西方快餐文化的流行,无疑也给塑料吸管抛出了一根橄榄枝,匆忙的上班族可以拿着碳酸饮料即喝即走,而不必再担心会因纸吸管湿烂变形而显得狼狈尴尬的处境。

Magic Milk Straw 是通过用吸管内附有的食品添加剂来改变饮料口味的一种吸管。

©Google.com

一经推出,比纸吸管更便宜、更实用的塑料吸管立即受到了餐饮行业的青睐。各大公司又先后推出了如今奶茶店常见的广口吸管、奇形怪状的变形吸管(Krazy Straw),以及专门用来喝牛奶的魔法吸管(Magic Milk Straw)。

从 1960 到 1970 年间,市面上的纸质吸管被塑料吸管悉数取代。当时的人们没想到的是,短短几十年后,早已融入日常生活的塑料吸管会迎来地位危机。

当塑料成为众矢之的

进入 21 世纪之后,塑料制品似乎在一夜之间成为众矢之的。除了个人层面环保意识的觉醒,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也开始了宏观政策的引导与规范。

对绿皮火车快餐有记忆的人应该还会记得,1986 年前后,铁路服务首次引入白色塑料快餐盒,因为轻便和低廉的价格而备受青睐,但好景不长,随着大量的白色餐盒被丢弃,「白色污染」一词正式进入人们的视野。千禧年后,国家颁布了限塑令的初始版本,要求立即停止生产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

2007 年我国「限塑令」的正式出台,将限制的重点放在了商品零售场所使用的塑料购物袋上。根据中新网的一项调查显示,「在初期,超市商场等塑料袋使用量确实出现锐减,但过了一段时间,当消费者对两三毛钱的收费杠杆渐渐麻木之后,塑料袋的使用量又开始大量反弹。商场通过销售获得了可观收益,成为最大获益方」。

从塑料餐具到塑料袋再到塑料吸管,限塑令出台后的十年,也是中国餐饮、外卖、物流行业飞速发展的十年。以美团为例,外卖日订单突破 3000 万,仅一天就能消耗超过 9000 万个一次性塑料制品。再加上近几年诸如喜茶、乐乐茶等国内各大饮品巨头的崛起,不单改变了人们日常的餐饮习惯,也将塑料制品的使用重头拓展到了塑料吸管上去。

截至去年年初,我国塑料制品累计产量 8184 万吨,其中塑料吸管近 3 万吨,约合 460 亿根。这也是为什么业内俗称的「禁管令」,也就是新版限塑令,提出在 2020 年底禁止使用一次性非可降解塑料吸管的一大原因。

无论过去还是当代,吸管都是人们品尝一杯饮料的体验感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Core77.com

考虑到人们的日常消费习惯,回看真实生活中塑料吸管的使用场景,尤其是像对吸管依赖程度较高的饮品奶茶行业,人们购买外卖奶茶发现没给吸管都可能给差评,寻找一次性塑料吸管的替代产品,并合理引导消费者接受,成为新规下的重点。

或许在去年甚至更早些时候,人们就能感受到其中的变化影响 —— 纸吸管正在逐步替代塑料吸管。就像开头提到的那样,星巴克、乐乐茶等品牌开始把使用纸质吸管摆到台面上。起初,消费者进店时会被友善提醒,随着禁令期限的到来,人们的选项也所剩无几。

历史的闭环

纸吸管演化为塑料吸管,塑料吸管回到纸吸管,历史好像又走了一个轮回,但问题是,纸吸管真的是正解吗?

在市面上同时存在的一次性环保吸管品类里,竹子吸管不易变软但价格高昂,目前国内竹制吸管的主要市场依然集中在海外;而麦秸吸管虽然价格低廉,但孔径太小,使用受限,没办法满足人们对奶茶、水果类饮品的饮用需求。

三种材质的吸管。从左到右依次为:纸质、塑料、竹子。

©Difford’s Guide

而在纸吸管被淘汰的这些年里,它遇水易软易变形的弊病,仍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因为纸质本身的特点,纸吸管耐水性不强,也并不轻薄,同时出于可降解的考量,并不能像纸杯或者方便面杯一样添加防水薄膜。不少门店上线纸吸管的同时,便纷纷收到了消费者「口感不适」「带着纸浆的味道」之类的负面反馈。

喜茶针对消费者反馈的纸吸管湿水易折断、不便长时间使用、使用体验感不佳等问题,陆续开始在门店上线使用可降解材质的 PLA 吸管。

关于 PLA ,对于大部分消费者来说依旧是一个陌生的名词,PLA 吸管的全称是「聚乳酸塑料可降解吸管」。顾名思义,这是一种似乎可以解决上述所有问题的完美环保选择,就使用体验来说,和原本的 PP 塑料吸管几乎没有差别,但相应的, PLA 成本高、材料不稳定和保质期短则是其最大的缺陷。由于原材料价格居高不下、保质期只有短短一年等原因,PLA 的成本比普通塑料吸管高出了 3 倍之多,甚至也远超纸吸管的价格。这样看来,消费者的使用需求虽然被满足了,但商家的利润空间却下降了,鱼和熊掌如何兼得,仍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难题。

一个颇耐人寻味的事情是,就在新限塑令加大力度的同时,淘宝商家却纷纷利用这个机会大力兜售一次性塑料吸管,也有不少人选择在线上平台批发塑料吸管后自行携带到店使用,一来一回之间,塑料吸管的使用量能否真正减少,靠的还是消费者的自觉与行动力。

餐饮行业中的任何一个变动,牵动的都是从上游生产到下游消费的每一个环节,环保作为出发点诚然不假,但到头来,塑料问题最终会归结到消费问题上。

被禁止的塑料吸管究竟是否能够慢慢消失,还是像塑料袋一样在买卖中卷土重来?等待这个议题的,将会是一个漫长的脱敏之路。

参考资料:

《The Early Use of Cereals in the Human Diet》Bread and Beer

《A Brief History of How Plastic Straws Took Over The World》National Geographic

《The Straight Truth About the Flexible Drinking Straw》National Museum of American History

《塑料秘史:一个有毒的爱情故事》苏珊·弗赖因克尔

《新限塑令:塑料越限越多 成一个难解的「死结」》中国新闻周刊

《再见了,塑料吸管!一个行业迎来巨变》每日经济新闻

《治理塑料污染,中国有了「时间表」》人民网

《纸吸管更环保是不是一个谎言?》界面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