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宿业的科技远征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空间秘探”(ID:MESPACE007),作者:李荇。

新千年的第二个十年,科技无疑为住宿业带来了剧变。如今,住宿科技已发展出众多以服务为中心并对未来有着巨大影响的技术门类,这一股潮思将继续前行。

过去的5年里,人们对智能科技在酒店场景中的应用,历经从惊艳,到怀疑,再到回归理性的进阶变化,这大概也是任何新事物的发展路径。

未来的住宿业是科技融合的产业,也是艺术融合的产业,那么,行业对待智能科技,到底应该有一个什么样的先锋视角?又该如何真正触达艺术科技的价值高地?

#艺术之宿#内容特辑第二期,我们一起探讨酒店及品牌在当下技术变革中正在经历的浪潮,以及艺术科技的未来猜想……

01 住宿业的科技远征

据《2021年中国酒店业数字化转型趋势报告》提到,酒店数字化转型可分为5个阶段,分别是朦胧期、反应期、进展期、沉浸期以及成熟期。从当下中国酒店业数字化转型发展的现状来看,中国酒店目前整体依然处于反应期及进展期的阶段,只有部分领军企业进入沉浸期。空间秘探将其大体梳理为四个阶段阐述,尽管我们还有漫长的科技征程,但我们仍可以反观每一个时期里不可忽视的“晋级”线索。

阶段一 #云端高科技#

十年前,人们觉得科技是一个玄乎的话题,因为距离日常生活十分遥远,人们只能从一些小众杂志中看到,国外一些高档酒店中所实现的人工智能——智能卫浴、感应式窗帘、iPad一键控制灯光等功能等等,让人感觉高端神奇,况且,科技二字本身就宣誓着奇妙、不定与各种可能性。

彼时的科技,在人们心中,是云端的高科技,于酒店行业来说——有,是惊喜;没有,也并不“离奇”。

阶段二 #智能小惊喜#

尔后,国内逐步出现“机器人酒店”,给住客带来了智能小惊喜。更有一些智能化的酒店,从前台的入住、退房办理,到将行李搬运至房间这样的服务,都已经使用机器人操作;人脸识别技术取代了标准的电子钥匙,让住客可以不接触任何人的情况下自行办理入住;免费高速的Wi-Fi已经被视为入住的必须;声控窗帘的升降、电视的开关、闹钟的设定,和房间的温度不再稀奇。这些极为讨巧的智能应用广受欢迎,同时,也因为新鲜感而被大做文章,科技酒店成为一时之热,被拿来当做吸引客人的武器,他们也的确吸引到了大批酒店人以及消费者的关注。

科技在行业内深化的同时,也开始出现质疑的声音:人工智能冷峻、机械、无感情投入,会不会反而让人们的体验感下降,产生其它的服务障碍?此类质疑也推动行业衍生出一批追崇自然的原生态酒店,它们提出了反科技主张,坚持“人工”为己之态度。彼时,人们理解的科技,仿佛就等同于“机器”,人工,就等同于“自然”。潮流推动之下仓促表明立场的酒店们,对于科技的认知显然过于浅薄。直到第三个阶段来临,我们才认识到,反科技,绝非成熟的表现;而第四个阶段让我们更深刻的体会到,科技与自然,从不是割裂的对立,而是统一的共生。

阶段三 #科技沉浸式#

2019年,5G、人工智能、大数据、AR/VR、物联网、云计算……各类高新技术蜂拥而至,且不断成熟,科技驱动下,时代处于经济发展新时期,步入智能科技的大门正缓缓打开。据易观发布的《2019年中国人工智能应用市场专题分析》显示,中国人工智能领域的市场规模将达到760亿人民币,增速为34.8%。“应用落地”正成为年度关键词。

彼时,便有不少备受科技助力的连锁酒店品牌指出,人工智能是基于人的智能服务,把机械的工作交给人工智能,把人性化服务交给人来做,这样,人们就可以从反人性的机械工作中脱离出来,投入到更复杂多变的人性化服务当中去。这一理论仿佛具备强大的综合性,让人们对智能和人工的认知抵达基本上的和谐,抵消了大部分的冲突。

随着诸如铂顿智汇、菲住布渴这一类以场景化智能体验为核心服务的品牌的出场,智能住宿的纵深感随即凸显,这显然不再是一个选择要不要的时期,而是懂得如何要、要什么的阶段。

阶段四 #科艺兼容#

事到如今,科技在住宿业中的常态化运用,才让人们真正近距离“观赏”到了科技的魅力。酒店的科技运用,预示着未来人们日常生活的状态,换句话说,酒店空间,是未来生活空间的模拟展示——在酒店中被成熟应用的一些科技展现,未来会越来越多的被带到家里。这是一种“逆向考古”,人们先在酒店中看见未来生活的可能,再到日常中去实现。因此,酒店的科技运用,对推进科普进程有着重大作用。

当下及未来,可以说住宿行业即有的审美与设计将进入全面性的革新,酒店已不能仅仅停留在外观打造的层面,而应进行更深层的调研与构想,构思人在空间中可能产生的新体验;从安全、环保、便捷、舒适等切面,带来创新的解决方案;并借助科技力量与艺术要领来具体实践。

这也意味着,酒店再也不能如同过去一样,只做一个“科技的搬运工”,而是需要从自身角度出发,对科技提出要求,完成科技的“定制展现”,用以实现初衷与设想。酒店空间将从“被动科技”向“主动科技”进化——从选择热门产品到从需求出发反推科技解决方案。只有主动科技的出现,不同品牌的科技运用才会尽显不同,这也是实现艺术科技的前提。

如果说过去的几年,是智能科技的舞台,那么2021年及未来,将会是艺术科技的主场。

02 左手科技,右手设计

艺术想象力的无拘无束,为科技激发了更多可能性;反之,科技也为艺术提供了多样表达的可能。其实在今天,艺术与科技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紧密相依,科技为创造提供了机遇,却也带来各式挑战。

让科技变得更加艺术,其关键就是——设计。“左手科技,右手设计”方能抵达艺术科技精髓。换句话说,科技是实现目标的手段,而设计,让这种手段变得更加高明。

#大科技# 建筑艺术的灵魂伴侣

比如位于北京大兴区的世界最大空港航站楼(由ADP Ingenierie 建筑事务所与 Zaha Hadid 建筑事务所携手打造的世界第一大机场),充分展现艺术科技的魅力。中心加六翼设计使机场内每个目的地的距离都基本接近,中心区域透光穹顶的六角辐射方向指向了地面六条主要流线,在自然光的辅助下,引导人们的去向。网格设计也使自然光线更多地进入建筑内部,降低了能耗。大兴国际机场投入使用、中信大厦的落成,改写了北京的建筑版图,这座城市亦充满了人文艺术活力。

此外,深圳顶级公寓代表深圳湾1号,这座代表城市形象的顶级综合体建筑像打造艺术品一样来造就,而其又必须符合环保节能、绿色生活的特点,应用着走在时代前列的科技。

另外,由Serie Architects打造的新加坡NUS School of Design &Environment 4 是世界上首个零能耗建筑。KWK Promes 事务所设计的酒店(波兰,Quadrant House)引入新科技,使得整座建筑对太阳运动作出回应;由 Olson Kundig 设计的树屋(哥斯达黎加,Treehouse)旨在在这种温带的半热带环境中呼吸并保持开放……

迷人的建筑项目本就有着艺术气质美学态度,科技使得其更有态度,也让那些博大的理念及意义得到回应。

#小智能# 旅居生活的时光贵人

智能机器人、感应灯、声控电视、自动窗栏、智能浴室、自助入驻等等,这些则是我们目前在酒店空间中常见的科技运用,相比于建筑空间的大科技情怀,这些设置略显“儿戏”,但也并不可轻视。

对于“小智能”的运用有两种视角。第一是产品角度。单纯地为了覆盖一些更好用的功能以智能用品替换传统用品。那么对待这些小智能的心态就需要调整——它们且作为酒店生活场中有选择的“必备品”,而非品牌的优势和筹码。

第二是品牌角度。如果要从这个视角出发,那么所选择的或者打造的智能产品应该更具备独有的“品牌气质”,它们需要能贯穿某个核心的品牌理念。而这种“品牌气质”,便是科技的艺术质感。

例如,Ikea此前开设的SPACE10开放空间,是未来生活实验室和产品创意孵化器,里面充满了各式各样的科技产品,比如可谓无所不能的智能厨房用桌,不但保温、解冻、烹煮样样都行,甚至还能给你的手机充电、提示你下一步该放什么佐料……还有智能花洒,水龙头旁边的灯会根据使用量亮蓝灯或红灯,以提醒使用者节约用水;看起来文艺清新的装饰画也藏了科技的小能量,它会根据用水量或用电量发生变化;还有一旦当你坐太久就会自动升高倾斜的椅子,它负责提醒你何时该活动一下……

尽管SPACE 10主打了大量的科技产品,这些产品却都以人的生活为出发点而存在,整个空间依然亲切和谐,不仅如此此,它还是一片艺术家、设计师、科学家等人物相遇和创造的绿洲,像一个永不停歇的创意永动机,也如同一处城市公共客厅,散发着迷人的吸引力,引来城市四处的充满活力的有趣人类,充满好奇,令人愉悦。

由此可见,小智能的艺术打造,是从“智能产品”迈向“品牌智能产品”的进阶,品牌属性的打造,是生发艺术特性的关键。

——科技并不是一定要光怪陆离的去渲染,相反,未来的住宿空间,倡导的主流还是自然、舒适、环保、美好。大科技与小智能,皆可实现艺术展现,科技绝不是将实体推向冷峻的工具,而是实现人类艺术追求的武器。

03 科技发展的艺术密匙

从建筑、空间设计,到智能产品及设置,科技以可视或不可视的存在书写着一段段时光的诗意。未来,那些能充分理解艺术维度并善于运用数字化策略的群体,方能够走上属于酒店业的艺术科技舞台。而要占领更广大的商业版图,显性科技及隐性科技两手抓,是新的关键点。

#显性科技# 服务对象: C

酒店业的智能应用,一方面是给用户带来更棒的综合体验,另一方面是需要通过基础层、技术层以及应用层三方面有机融合最终带来降本增效。传统酒店的人力成本往往是智能酒店人力成本的2倍以上;此外,人工智能能够改变现有的管理模式、服务模式和组织结构,降低运营成本、获客成本以及能耗。

由上可见,住宿业的科技应用往往有两类目标,第一是对用户的,C端用户可获得比较直观的感受和体验;第二是对自身运营管理及发展的,针对于B端的实践。

显性科技比较好理解,例如自助入住机、自助咖啡、无人零售货机、VR娱乐……机器人、自助办理入住等等设置,即是科技的显性展现——那些展示在客人面前的科技应用,我们可视作显性科技范畴。从目前来看,显性科技处于艺术瓶颈,亟需更多升级,植入创意,开发品牌独特性产品及体验。

#隐性科技# 服务对象: B

信息革命带来的变化越来越快,在云计算与物联网技术升级后,酒店内部管理和人机交互均开始实现数字化。在住宿体量快速增长的背景下,酒店集团的加速扩张需要快速构建高可用性、高弹性、安全稳定并可以支撑保持业务连续性的基础平台。基于一系列行业需求,互联网的技术支持就变得迫在眉睫。很多酒店开始实现“云上”操控。“上云”就是一种隐性科技的范本。

昨日,专注于男性生活方式及商业视角的杂志《出色WSJ.》,其自媒体平台推出了对季琦的专访。季琦表示其找到并把握了时代的加速器——他在 15 年间投入了 15 多亿元,开发了一系列易应用,以 IT 改造传统服务业。季琦把这项举措命名为“胖线上、快线下、强中台”,并在 2019 年将其升级为“人机合一”的互联网战略,使得华住的人房比(服务员和客房的比例)降到了仅为 0.17,是世界酒店行业最低的人房比。

此外,锦江也是同样重视隐性科技发展布局的酒店集团,其推出GPP为旗下品牌在节流、成本、造价、运营效率上提供最核心的支持,为产品体系、盈利模式护航。它的WeHotel平台通过构建会员生态体系,为超1.6亿锦江会员提供旅行全场景服务体验。

——未来,每一个想要获得品牌优势、商业优势的项目,都应充分关注科技艺术性的开发,每一个酒店空间都会有或多或少的科技植入,无论是显性还是隐性,都将在住宿业普及,即使是倡导返璞归真的自然生态空间,也需要科技的介入来为其“环保系统”贡献力量。然而科技是开放的科技,它只能是一种手段,而不是一种基因,它很难成为一个生发自身文化的要素。幸运的是,科技可以帮助你更好的彰显你的服务理念,更充分地表达酒店的品牌主张,通过显隐性科技的交互作用,实现空间、品牌的高阶价值,这便是我们所说的,属于这个时代这个行业的——科技的艺术性。

我们都愿意亲近艺术,而科技,也完全没必要掩盖对艺术的笼络。属于科技的住宿行业后续应该是——回归理性,永远惊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