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投资顾问业务,主要是指拥有相关资质的金融投资顾问机构接受客户委托,在客户授权的范围内,按照协议约定,为客户做出投资基金具体品种、数量和买卖时机的选择,并代替客户进行基金产品申购、赎回、转换等交易申请。这意味着基金投顾有别于证券投顾,首先在于它可以代替客户做出决策和进行账户操作,而不仅仅是提供建议。

对于不炒股的投资者而言,基金投顾业务也许有更加重要的意义。基金是许多家庭理财的重要产品类别,但市场上大量不同类别的基金产品如何选择、何时买入或赎回、怎么组合,都成为非专业投资者的投资障碍。因此,我们常常看到许多投资者用买股票的方法买基金,快进快出、追涨杀跌,出现“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的现象。

其实,基金投顾业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委托专业的基金投资顾问来帮助我们进行基金投资和组合管理,以获得更加稳定的收益。这更接近美国等国家的投资顾问业务,也就是所谓“买方投顾”。

因为其重要性,我国对基金投顾业务实施严格的牌照限制和监管要求,2019年10月,证监会发布《关于做好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投资顾问业务试点工作的通知》,基金投顾业务由此启航,试点工作开展至今已经接近两年。

目前,已经有59家机构获得基金投顾资格试点的备案函,包括24家公募基金、29家证券公司、3家银行、3家第三方独立销售机构。从供给角度来看,目前基金投顾提供的业务不论是在覆盖用户数,还是在规模和复购率上均有不错的成效。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二季度,首批试点金融机构的投顾服务资产超过500亿元,服务投资者超过200万户,基金投顾客户中保有3个月以上的客户复投率超过40%。

但在实际操作中,仍然有许多不具备业务资格的主体,在互联网平台上对外提供基金组合的投资建议,有的甚至允许平台用户“一键跟投”。这种业务模式与基金投顾业务类似的擦边球业务,并不受监管框架约束,不仅带来对试点机构的不公平竞争,也存在专业性无法保证、损害投资者利益时无处监管维权的风险。为此,近日多地证监局下发《关于规范基金投资建议活动的通知》,引发广泛关注。

《通知》要求,“不具有基金投资顾问业务资格的机构不得提供基金投资组合策略投资建议”,明令禁止上述服务模式。此外,《通知》还对基金投顾业务进行负面清单管理,对业务开展主体、标的基金、服务对象、合同签订、收费模式等业务细节做出明确限制,助力业务规范化、专业化地发展。

这显然是一件好事,金融服务中持牌经营是保障客户利益的基础措施,也是规范行业行为的重要方法。对于试点了两年的基金投顾业务而言,是对合格主体一次重要的确认和保护。

基金投顾业务的试点不断扩展,随之而来的是市场需求的不断匹配和投资人专业意识的不断提升。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和嘉信理财联合发布的《2021年中国新富人群财富健康指数报告》显示,新富人群在逐渐朝着理财投资专业化的方向进步,对投资顾问和专业金融机构信任度的逐年提升。2017年,仅有57.8%的新富投资者表示对投资顾问和金融机构非常信任;而在今年,这一数据攀升至75.5%。对投资专业化的信任程度加深,说明投资者的观念在不断成熟。

如果说投资者对投资顾问的信任是投资顾问业务发展的主观条件的话,那市场上基金投资顾问业务发展的客观条件是否已经成熟呢?基金投顾业务离我们还有多远?

客观而言,近两年的机构试点为投资者提供了尝试基金投顾业务的机会。机构的逐渐加入也带来良性竞争,促使机构不断改善自己的投顾服务质量,以赢得更多投资者的青睐。另一方面,我们仍需要看到的是,目前在“投”和“顾”两个方面,试点机构仍然呈现出了水平的参差。从“投”的角度,基金投顾需要在充分了解投资人性格、喜好和目标的基础上匹配合适的投资策略,提供更多个性化的选择,帮助投资者找到更适合自己的解决方案;从“顾”的角度,更多是对客户的陪伴和投资者教育。然而,不同的投资机构,无论是在投资能力还是软服务流程和管理投入上,都存在一定差异。

从这两点而言,我们与海外仍有差距。例如在实践中,从“投”而言,可投产品类型有限,特定类别产品可投数量有限;从“顾”而言,客户服务体系搭建未完成,客户陪伴和投资者教育亦存在缺失。事实上,海外市场目前正在积极寻求从传统投顾向智能投顾的业务模式转型。我们起步晚,却站在技术和制度双重变革的路口,也许可以同步完成卖方投顾转买方投顾、传统投顾转智能投顾的两项转型。

对于机构而言,毫无疑问,基金投顾业务的市场潜力是巨大的。许多发达国家金融市场的基金投顾业务早已成熟,并且进一步推动了基金市场的繁荣。美国49%的家庭直接通过投资顾问购买共同基金,80%的家庭通过养老账户购买共同基金(多数也通过投资顾问),仅19%的家庭通过基金公司直接购买。由此看来,中国的基金投顾业务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目前,不少拿到试点牌照的机构都在积极布局基金投顾这个风口业务,而在这次整顿后,许多还未持牌的机构也表示正在积极申请投顾相关业务的许可。供给增加带来服务竞争的加剧,而充分的服务竞争才可能带来效率和品质的提升。

个人投资者可以期待投顾业务给居民投资理财带来变革,并随之对专业金融机构有更多的信任。但在具体操作中,选择投顾业务时仍需要谨慎尝试,多关注业务与自身的匹配程度,提升自己的甄别和选择机构的能力,避免转型过程中带来的投资风险。

(作者吴飞为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