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将一一解答:在与子女情感交流中,父母是如何定位自身角色的?他们平时怎么跟子女沟通?期待怎样的交流方式?孙辈在两代人情感交流中有什么特殊作用?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老年洞察”(ID:NewagingProX),作者:NewAgingPro。

作者:瓦松编辑丨Kira

近年来反映家庭关系的影视作品频出爆款,《小欢喜》、《都挺好》、《少年说》都曾屠屏你我的朋友圈,知乎热帖“如何看待父母最大的悲哀是年老后在子女面前变得小心翼翼”也有近500多万次浏览。

然而回到现实生活,又有多少人可以明确的回答以下问题:

是否还记得上次主动与父母通话是多久前?

是否还会与父母促心长谈、无话不说?

我们在抖音上刷“还是从前那个少年,没有一丝丝改变”的时候,是否想起父母也曾这样意气风发,而现在我们是否试过从父母的角度,思考下他们的情感变化?!

NewAgingPro新老年洞察团队突破常规,选择从父母的角度切入,访谈了北京、武汉等一二线城市50余组银发族群:

他们的职业各种各样,有国企退休高管,也有家庭主妇;

他们的退休生活形形色色,从社交达人到悠闲度日,生活充实不一;

他们的思想观念林林总总,有传统大家长,也有新派潮流。

但是他们有三个统一特征:

(1)他们曾是/是空巢老人,与子女异地,同居是暂时帮子女带孙辈;

(2)他们多是三代同堂,子女已成家生子;

(3)他们会使用智能手机,可以很便利的通过网络与子女交流沟通。

针对这群个体差异极大的银发族,我们的目的是:发掘他们与子女相处中扮演的角色、与子女维持情感的方式,以及如何平衡照顾子女与追求自我之间的关系。

数据来源:NewAgingPro新老年洞察

QU.1

他们自认与子女相处中处于什么位置?

在后勤/辅助/权威/朋友四种类型中,选择最多的是辅助型,即子女承担家庭主要任务,父母偶尔协助照顾下家庭;选择后勤型和朋友型关系的父母各占比约1/5,他们一种是备受现今提倡的平等融洽型相处方式,另一种是父母仍需照顾子女的家庭事务的相处方式。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选择比例最低的是权威型,即自身仍然习惯性指导子女生活的父母在现实中没想象中多;而选择朋友型关系的的银发族亦并不比后勤型低。

数据来源:NewAgingPro新老年洞察

父母们认为在与子女的关系中,已经在转变自身的态度,将子女视为独立的个体,尽量不影响子女自身的生活。

观点补充:

银发族们在努力的学习/了解新事物、新观念,对于不认同的观点,他们若无法做到不表达,就尽量做到不干涉;子女一认真,父母就输了……

QU.2

他们平时如何维持与子女的交流沟通?

◑ 交流频次和方式

以3-7天为周期进行沟通,外出、生病等特殊情况会提升交流频次;主要交流方式是微信视频/语音室,微信留言存在时差沟通;拨打电话成为急需沟通的信号。

◑ 交流的话题选择

关键词:聊安全的话题

即以近期生活为核心内容(单身常规情感问询在此不做详述),父母们自认会处于主动分享生活;工作、经济层面较少涉及,子女在这话题上不愿过多透露,或者认为分享无益,让自身担忧且无法提出建设性意见。

当然,工作话题并非绝对壁垒,NewAgingPro在采访中,小概率遇到会主动与父母分享工作情况,缓解工作压力或询问相关经验的子女。

◑ 孙辈在交流中的重要性

孙辈是父母与子女交流的核心,是备受宠爱的存在;无论是否照顾孙辈,父母与子女都能从孙辈身上找到话题聊:

①照顾孙辈:孙辈的饮食起居、身体状况、学习情况等;

②不照顾孙辈:微信日常关注孙辈成长状态,定期了解孙辈近况。

但父母与子女在孙辈教育观念上存在冲突时,“全家之宝“也能演变成”冲突根源“。

数据来源:NewAgingPro新老年洞察

观点补充:

银发族们表示子女忙于工作和生活,平时交流的机会极少,定期通话是维持情感关系的主要方式(感谢微信),那就尽量不要发生争吵。突然想到父母日常明示/暗示想抱孙辈,难道是……

QU.3

距离是否会影响他们与子女的情感交流?

父母与子女之间存在一种类似“刺猬困境“的情景:渴望接近,但挂念和性格的差异容易产生摩擦,令双方都痛苦。而距离会美化情感,特别是网络交流、交通越来越便利的今天,电话、微信解决平时交流,想念时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探访之旅也不是不可行。

因此,对于子女在异国异地的父母来说,日常寻找自身生活寄托,有稳定的联系频率,定期的探访之旅,就是比较理想的相处方式。而对于跟子女同城的父母来说,平时各自精彩,偶有互相照顾,周末或假日有“家庭日“就很满足。

但对于共同居住的父母来说,他们更期待的是空间感:各自有空间,互不干涉,想念时距离可达,追求双方和平相处的方式,最完美的“一碗汤”的距离(同社区不同户)。

数据来源:NewAgingPro新老年洞察

观点补充

父母爱子女,也爱自己;实际上,父母没那么想跟子女住在一起……

QU.4

他们如何平衡照顾子女家庭于追求自我之间的矛盾?

对异地照顾孙辈的银发族来说,开拓新的社交圈较为缓慢,他们的主流社交仍集中于原有的社交上,以微信为媒介维持线上社交空间。

异地社交圈的拓展,一是以孙辈为核心,他们可以陆续拓展相关联的社区群体或学校群体;二是同社区或同生活情景下的群体更容易滋生认同感,集结新交流圈,如在北京给子女带孩子的惠姐,就利用爱跳广场舞的兴趣爱好,成功组建一支异地广场舞队,日常带娃不定时约舞。

而对于敏感内向的老人来说,异地社交会长时间处于空白状态,社交圈反而会缩小,更加渴望回到熟悉的环境中。

数据来源:NewAgingPro新老年洞察

因此,兴趣爱好对不同处境的他们有不同的意义:

① 寻找自我:该类型以后备型或辅助型定位长者主导,他们的生活围绕子女/孙辈展开,选择推迟或无法维持自己的生活圈,但对未来抱有希望,会计划或规划自己未来的兴趣爱好。

② 维持自我:他们在日常事务以外,努力安排自己的“喘息时间”,维持现有的兴趣爱好空间,如饭后约下广场舞,周末抽空上老年大学。

③ 实现自我:该部分银发族不用或偶尔照顾下子女生活,可以自由安排时间发展兴趣爱好、社交群体,丰富日常生活,在填补生活的同时,追求年轻时向往的生活。

数据来源:NewAgingPro新老年洞察

观点补充

退休后,家庭(自己/子女)成为他们的主要生活场景,社交与社会关系趋向简单化;在可行的范围内,他们渴望探索外部世界,实现曾经的梦想;而子女也鼓励父母拥有自己的生活。

QU.5

他们更希望如何跟子女沟通相处?

针对这个问题,长者们提到最多的词是“常联系,多说话”(该处点名批评:不要一到家就玩手机),他们希望子女在沟通中更加积极主动,通过沟通联系频次来加深情感,增强对双方的了解。

其次是希望子女与自己坦诚沟通,有什么问题都可以跟自己沟通,不要报喜不报忧,藏着掖着反而影响感情;而小部分长者认为有些话说出去伤人,还是要考量哪些话该不该说,能不说就尽量不说,或者跟朋友说

再者是主动分享,该点深得朋友型关系定位长者们的认可。他们与子女双向分享生活中的趣事,希望子女或孙辈会主动教自己学习新鲜东西,而银发族也会积极的学习新事物,培养共同的兴趣爱好。

最重要的一点,是互相尊重,给双方空间。长者们意识到年轻人有年轻人的节奏,在家庭相处中需要互相理解,互相给空间,不过多干涉子女的生活,做到彼此尊重关心,又保持恰好的距离。

数据来源:NewAgingPro新老年洞察

观点补充

部分长者对子女情感较为消极,他们认为“现状就这样了,不多做强求”,或“子女太忙,想关心也没时间”,甚至觉得“现在的儿女有点自私”,该部分长者需要被鼓励去寻找自己的生活,也需要子女更多得关注。

编者按:

对于很多人来说,银发族的情感需求处于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状态;很多人默认他们的情感围绕子女展开,社交/兴趣爱好似乎只是他们填补生活空白的方式。但NewAgingPro更愿将其视为独立的个体,他们每个人的自我都包含若干面,依据自我状态调整生活半径及内容,而情感、心理、生理等都是自我的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