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生化妆」用户观察第一篇。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光涧实验室”(ID:lightstream0),作者观察用户的。

我们中国人总说法国人很浪漫,但我们其实根本不知道浪漫是什么,它绝对不是烛光晚餐。绝对不是弄一个热气球,带着你上天了,跟你表白。

我特别喜欢的一个法国电影叫《助产士》,讲一个女人,她有各种问题,比如孩子不想参加高考,她单身,又跟邻居相处了一下,主要的矛盾是她小时候跟她爸同居的女人,她一直把她当作自己妈妈一样,可是那个女人后来抛弃了她爸爸走了,现在她病危要回来,讲两个人之间的相处。她既抵抗,觉得你当时抛弃我们,又不得不可怜她,因为她已经癌症晚期了。

(法国电影)关注的都是一个个的人,生活中很普通的人。可是,普通人的生活中就是非常多的 Moment Of Being,有的时候你会觉得很伤感,有的时候你会觉得生活很诗意,有的时候你会觉得很幸福,有的时候你又会觉得有些难过,但是也就到此为止。这是非常有魅力的。

一个人生活中的 Moment Of Being,并不一定要他拿着一本书在那读或者怎么样,也许有一天他在下班路上走,他突然停下来回头看了一眼,夕阳把一切都照亮了,有一种很温暖的金色,他突然觉得自己可能过着一种美好的生活。这个瞬间对他来说就是进入了文学的瞬间,进入了存在的瞬间,我们每个人也都会有自己这样的瞬间。

《助产士》的最后,爸爸的情人知道自己老了,不想让他们看见她最后的样子,于是她就趁他们不在的时候悄悄离开了,留了一封信。而往前推几天,她们两个还在因为(妈妈)得了脑瘤了还去赌博这件事争吵。后来这个女儿也觉得跟她吵架有什么意义呢,她已经变成这个样子,于是她就抱抱她,说没事,我们不要吵了。她为了安慰这个妈妈,就在她嘴上轻轻吻了一下。她说:“你知道吗?虽然你走了,但是我爸爸总跟我说,为什么最后他那么喜欢你?因为你的吻毫无保留。”就是「 You Know How To Give All Of You In A Kiss 」我当时看到这个台词的时候在哭,但是她们是一个很平淡的语气说出来的,然后妈妈就说,你说这傻话干嘛,我都快哭了。而等到最后,等她们回到海边小屋找她的时候,桌子上有一封信,信打开「叮叮」掉出来一个戒指掉,是她爸爸年轻时候送给她(这个妈妈)的,她(女儿)打开一张纸发现上面只有一个唇印。

法国人的浪漫是什么?我觉得就在这儿,就是最后的一个唇印。最后她把小小的心意和我的爱给了一个吻,就是那样:其实我给了一切。

这种生活中的心意,以及我之前说的巴黎的那些男孩,别着一个小心心、挎着一个小包,或者拿了一个小花,带着一顶帽子,都很别致。

上面这段话来自我们一位访谈用户阿寻的原话。他今年 23 岁,法语专业研究生在读,即将前往法国留学。他来见我们的那天,穿着黑色的褂子和阔腿裤,染着浅色的唇液。

为什么要放这么长一段看起来和化妆毫无关系的话呢?因为它关乎审美,关乎用户如何看待生活中的美、以及生活于其中的个人的美。而化妆这件事,无论男女,本质都是对美的追求。理解审美,是我们理解人们化妆的前提。

男性原来是有这样一面的,这是对的

和阿寻从法国文化中吸收、塑造自己的审美观不同,25 岁编导专业毕业的章心心,则是受到了大学时一位老师的影响。
                 

                 

(看到老师涂 BB 霜的)第一直觉绝对是觉得好娘,但其实人家看着挺好看的,就因为他确实每天都得早上 5 点就得起来,每天的工作压力也很大,比较疲惫,但他就说,你们要一定就做这个行业,你一定要把自己的一个好的面貌展示给人家,而且我们面试的时候,他经常会给我们建议,拍照片去哪拍可能会比较好,买什么衣服会性价比比较高,脸上你涂什么的话可能会适合。他的观点就是适合很重要。

我觉得这个老师给我影响很大。一个男老师非常注重穿着,他不是穿多贵的牌子,他穿得很得体,就让我觉得男性原来是有这样一面的,这是对的,不是错的。

他一般都打扮得很韩(韩国),就很舒服的那种。而且他和他媳妇自己开了个淘宝店,他媳妇在韩国读书,那个时候他在中国教书,他们淘宝店会进韩国的服装什么的,包括他们自己的服装,他经常会负责去打版,都是他跑去,给他媳妇拍照什么的,都是他去做这个,很有意思。他对美,我觉得是天生的认知,是美的认知。

实际上,章心心并没有在化妆上大费周折,基本上就是底妆(粉底或隔离)加上让自己看起来干净清爽的衣服。但老师为他带来了审美的启蒙,让他相信男性通过化妆和穿着让自己看起来得体舒服,是一件好的事情。

化妆看起来更舒服,我从中获得好处
                                                                  

在小组交流中,从事公关工作的晓博和从事运营工作的 K 都提到,化妆让自己在与人交往时看起来舒服,并且切实地为自己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带来了好处。
                 

晓博还因为一直学不会自己化彩妆,而去做了半永久的眉毛和眼线,以便在客户面前保持让人舒服的形象,他认为这个事情值得投入很多钱和精力,「疼」不需要考虑,「而且也并不比打针什么的要疼」。             

21 岁的豆豆则提到,自己有一个已经以偶像练习生出道的好朋友。这位朋友对待化妆和穿着都很认真。他向我们展示了这位好朋友的许多照片。他觉得朋友看起来干净、精致,是他们这一代愿意去效仿的样子,他也相信认真地修饰自己可以让他们看起来更有吸引力。            

我们在讨论的过程中,有一位同事认为,这意味着男性也开始面临「被审美」,男性从审美主体向审美客体迁移了。事实上,一直以来不分男女每个人都是审美主体也同时是审美客体,只是男女平权的趋势,使得社会对于男性审美的标准不再单一了。晓博、K 和豆豆的例子 可以说明「化妆」成为了一种可以被接受、被肯定的审美,但并不能说「化妆」成为了一种单一的审美趋势。            

而无论是女性还是男性,多元化都将帮助我们逐渐获得审美上的个性释放。                          

看到全世界化妆很美的男孩
                                            

在小组交流时,我们设计了一个现场化妆的环节,请一位化妆经验丰富的参与者给一位初学者化了一个简单的彩妆。看到最后的样子,有一位还未尝试化妆的参与者觉得很自然但是又很好看,「自己完全可以尝试」。              

从这些访谈和交流,作为「荒野气象台」这样一个媒体,我们想到的一个主意是,带大家看到全世界化妆很美的男孩。

看到真实的个体的例子——看到男性可以是这样的,也可以是那样的 — 能够最好地去帮助他们建立审美观,让人们 — 包括男性自己,也包括对男性进行审美的人 — 觉得化妆是很正常的,只要化妆能够恰当地表达自己也是很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