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83%的人表示,他们在自己职业生涯的前5年时间里,经历过至少1次更换岗位或行业的的情况。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黄有璨”(ID:owen_hyc),作者 黄有璨。

这是一个系列连载,我想试着来认真、系统地聊一下“不确定环境下,如何看待我们的职业发展和成长”这样一个话题——它也许会成为我要写的一本新书。我将会尽我所能把这个话题聊得更具体、更透彻、更具有行动指导意义。今天是第三篇,我将尽量保持更新。

在此前两篇关于职业成长与发展的文章里,我们聊到了,对于很多人来说,也许需要重塑自己的职业发展观——过了某个阶段后,要么你应该试着让自己成为某个领域内的顶尖专家,要么你应该试着让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商业操盘手。并且,我们也详细介绍了到底该如何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商业操盘手或是顶尖专家。

点击查看前两篇 〉〉

1. 我们到了必须重塑“职业发展观”的时候

2. 如何成为TOP3%的顶尖高手?

但接下来一定会延伸出来一个基本问题——

对于很多职场新人而言,在他们刚刚进入职场的初始阶段,甚至是工作了好几年后都还没想好,到底自己是该走专家路线还是操盘手路线的时候,他们该怎么办?怎么才能判断自己适合走哪条路?

我对这样的情况特别能够理解,也特别感同身受——回想我自己刚刚开始工作的前4-5年时间里,我也一样处于这种状态中。

所以,这一篇里,我想专门花点篇幅聊聊这个问题。

其实,这个问题还可以再一拆为二,变成两个更为基本的问题——

一、我到底要如何才能知道我自己适合做什么?是专家,还是操盘手?

二、在职业生涯的前几年时间内,假如我的职业方向和目标都不是很明确,我该如何做?如果我身处这样的困境下,我会面临哪些困难和挑战,是否仍然可以找到一个对我而言相对较优的选择?

下面我分别对这两个问题进行回答。

问题一 如何才能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

很长时间以来,“如何才能找到自己的职业方向”一直是一个困扰着许多人的问题。有人做了很多性格测评和职业测评,找了很多人咨询,听取了很多建议,即便工作了很多年,到头来却总还是在这一问题面前显得非常犹豫和疑惑。

对此,结合我的经历,我有我自己的答案。对于这个答案,我自己还挺确信的。

我的答案是——

第一、想要拥有一个能够让自己足够确信的答案,很可能你得具备两个基本前提——

  1. 你已经有了足够多的实践,尝试过很多事情,知道很多事情是如何发生的;

  2. 在你做过的很多尝试中,你至少得有1-2件事已经能够做到个七八十分的水平,可以比大多数人都要好。

我以我自己为例来说明这两点的必要性。

在2011年,也就是我自己开始工作的第6年以前,坦白说,其实我也不是那么确信自己到底适合做什么。但是,在那之前,我至少已经做了很多尝试——我在一家日企做了3年销售和Marketing的工作,并在过程中经由许多努力,慢慢做到了销冠的位置;我在线上用业余时间管理和运作一个读书会长达4年时间,在4年时间里,我把这个读书会管理得还挺有声有色的,那是一个非常活跃的小社群,我自己在其中也慢慢成为了一个精神领袖式的存在;我长期保持着写作,以每月2-3篇的频次对于一个个人博客保持着更新,偶尔也会获得单篇文章好几万的阅读和官方推荐;除此以外,其实我还试着干过编程、网络工程师、作为半职业选手参加过电子竞技大赛……等等。

因为实践过的事足够多,所以我才能显著判断出来,哪些事对于我是特别不兴奋的,哪些事对我的吸引力好像要大一些。比如,偏技术研发工程类的事,我能显著感觉到自己不兴奋。

又因为在其中的某几件事上我起码让自己努力做到了七八十分的水平,我才能更客观的去评估和对比,我自己在这件事上做到这个水平是不是比其他人更轻松,以及我自己也会更开心。就像销售,虽然我花了几年,让自己在一家公司慢慢做到了销冠,但我自己回顾起来看,其实这个过程我并不比其他人更快更轻松,相反很多时候还更费劲,以及我自己对于成为销冠或做好销售其实也并不是那么兴奋,因此,我才非常坚定的决定自己不能再做销售了。

但,假设我不是让自己有了那么多的实践,而只是自己一个人通过一些测评和别人的建议独自空想我到底适合做销售还是技术工程师还是互联网运营,我很难想象我能够得到一个让自己确信的答案。

所以,如果你是一个刚刚进入职场不久,却又缺乏明确职业方向的新人,我对你最大的建议就是:不妨先能够聚焦在某一两件你至少没那么反感的事上,先不管不顾的努力让自己能够做到七八十分水平,并在此期间也尽量多去尝试和接触一些新的工作内容,这样,你才能慢慢对自己产生更清晰的判断。

第二、换一个视角来说,我认为一个人在“职业方向”上得到一个你自己十分确信的答案,往往应该源自于这样一种感受:你觉得某件事,可能是非你不可的,是你必须要去回答的命题或是必须要去做好的事。

而这样的命题或事情,一般来说都会来自于两个方向:

  1. 你曾经在某个地方或某一类事上受过很严重的伤,并且经历了种种努力后走了出来。于是,如果你受的伤真的足够严重,你就很自然的会产生某种强烈念想——你希望能够更好帮助其他人也从这样的伤痛面前能够走出来。引用我在《运营之光》提到过的一句话,这叫“是什么拯救过你,你就会想要用它来拯救这个世界”;

  2. 你发现,自己身上具备某种天赋,能让你在某件事上显著做得比绝大多数人都要出色,能够创造出一些独特的价值,并且还能够获得很多人的认可与肯定,于是你也会自然发现,在这一类事上,你不应该辜负你所拥有的天赋。

以我自己为例,我曾经因为对于应试教育深恶痛绝而选择在高中时辍学,并因为这一选择在长达3-4年的时间内让我自己面对了极大的压力和痛苦,但最终却经历了许多努力和机缘,慢慢从极深的低谷中走了出来,因为这样的经历,我自己对于“教育”是有强烈的念想和执着的,我会觉得,我一定想要在我的人生中全力以赴的去做一些我认为是“好”的教育,因此也有了创办三节课的很重要的初心,有了选择“教育”行业深耕的理由,而这对于我的职业发展和成长也成为了极强的基本支撑力量。

而另一方面,在过去5-6年的时间里,我渐渐发现和感受到,在“内容”方面,我似乎是拥有某些独特的能力,能够做得比绝大多数人都要更好一些的,且用户们也总是会针对我创作的内容给予我很多正向的反馈,因此我也会觉得,在“内容”方面,我不能辜负我所拥有的一些独特的能力,我应该长期在这方面深耕下去,让自己创造和提供更多的价值。

关于“如何才能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如何找到自己的职业方向”,这是我的一些思考和答案。

问题二 在职业生涯的前几年,假如职业方向和目标都不是很明确,该如何做?

问题2是一个有点复杂的问题,为了能够充分回答好它,我们必须认识到一个有点残酷的现实。

2019年3月前后,我做过一次调研,在大约1000多名互联网和泛互联网的从业者当中,有超过83%的人表示,他们在自己职业生涯的前5年时间里,经历过至少1次更换岗位或行业的的情况,而经历过2次或以上在职业生涯前5年时间内更换岗位或行业的人,也占到了接近60%。

也就是说,大多数人职业生涯的前5年时间,因为种种主观或客观的原因而决定要更换岗位,甚至是更换行业,已经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甚至可能是一种必然。这与过去我们往往选定了一个行业或岗位希望一干就是很多年的感觉截然不同——无论你愿意与否,大多数人的早期职业生涯将注定成为“不确定性极强”的。

这其中,更换岗位或行业的原因,有的是因为个人兴趣驱使,有的是因为所在的公司业务调整或变动太过频繁,有的也可能是因为选择了一个剧变中的行业,甚至所在行业都不行了不得不选择改换行业。

所以,今天我们所能收到的很多产品、运营、营销从业者的简历,经常都能发现一个人很可能刚入行做的是电商,第二年做的是社交,第三年做的是金融,第四年又做到了教育。岗位上也很有可能是先做社群,再做投放,再变成活动传播,诸如此类。

是的,我们必须要接受:今天的职业环境下,大多数职场新人职业生涯的前5年,很可能注定是不会稳定的——要在这样的现实面前与之搏斗,让我们自己的职业生涯走向正轨,就是我们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

围绕这个基本现实,我们不妨先上一张图。

工作5年却已丧失竞争力的你,出路在哪里?简单而言,我们所有人在自己职业生涯之初进入职场后,也许会迅速被分为两种状态:一部分人,也许很快就能建立起清晰的职业方向和目标,明确知道自己应该奔着“顶尖专家”or“商业操盘手”的方向去走,于是,接下来他们只需要在各自的成长道路上亦步亦趋,一点点往上前进就可以了。

然而,还有为数不少的一群人,他们也许未必能够很快建立起清晰的自我认知,并找到自己的职业方向。于是,结合上面提到的“大多数人的职业生涯前5年时间注定很不稳定”的现实,这部分人在自己的职业生涯前5年时间里将注定会面临这样的两个基本拷问——

  1. 如何在这样的情况下还能持续保持自己相对于同行业同龄人的职业竞争力,至少让自己不用面临被人淘汰和替代的压力,生存无忧?

  2. 如何才能让自己有一些空间去慢慢明确和找到自己的职业方向?

坏消息是,这两个拷问想要被解决好,确实还是不太容易,需要很长时间去熬一熬的。

但好消息则是,针对这两个拷问,其实是存在一个共同的较优解的,也就是说存在一个选项,如果你在1-5年经验这个阶段还处于迷茫,不知道自己到底更适合做什么的话,那这个较优解有很大机会可以让你同时从这两个拷问的困境中走出来。

这一较优解就是——你可以在这个阶段里更多去提升和补充一些自己身上的“通用能力项”,更多增加一些自己身上的“多面手”特质。

我具体解释一下。

先举个不一定恰当但我确实遇到过的真实例子:一个刚刚入行的运营同学A在一家公司主要通过“刷量”、内容分发等方式来进行新媒体内容阅读量的运营,其基本工作就是通过刷量等手段把一篇篇微信推文的阅读量做高,然后打造出一些“大号”进行广告售卖来挣钱,又或者是把一些内容分发到头条这样的平台上,通过高阅读量获得头条官方的补贴,在长达1年的时间里,他干得很开心。

但,突然有一天,重磅消息来临:微信生态下将要严打“刷量”,以及头条生态下将要大幅缩减甚至是停止对于内容的补贴。

于是,A同学突然就崩溃了:他发现,他此前一年所有做的事情都没有价值,也挣不到钱了。但是,他只会做这个啊。然后,他长时间内焦虑无比。

试想,如果你处于这样的状态下,连生存都成问题,你哪里还有什么心思去考虑“职业方向”,能找到个糊口的工作就已经很满意了。

而如果你在职业生涯早期就长期陷入到这种“为了生存疲于奔命”的状态,你的职业成长面临的挑战和压力一定更大,后期想要“通关”的可能性也会显著变小。

在这里,A同学遇到的本质问题是:自己做过了一些工作,但因为自己还没有清晰的职业方向,尚还无法下定决心一定要往哪个方向去深耕和All-in。同时,因为行业和商业环境的变化,A同学如果只在少量特别具体垂直、并不那么普世的工作上拥有部分工作经验和一些基本能力,他会发现,ta所拥有的这些能力和经验,事实上完全无法保证ta在职业生涯的前5年时间里足够安全,不用因为“生存压力”而窘迫不堪。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困境。

而A同学的困境如果要破,我能想到最好的建议就是上面提到的:还没有明确职业目标和方向的ta,应该在职业生涯的前5年时间内,先优先让自己去大量填补一些“通用能力”的缺口,让自己在一些偏通用的能力上具备一些“多面手”特质。

所谓“通用能力”,就是那些不管你在哪个行业、哪个领域工作,你都很大概率可能会用到的一些技能。并且,不同的职业类别,也总会存在一部分属于这一类职业的“通用能力”。

举例,如果是不限定于某些具体职业类别,你会发现,类似写作、结构化表达、PPT、Excel、演讲、高效召开会议、活动组织与执行等等,应该算得上是横跨绝大部分职业的通用能力。

而如果落实到运营这个职业上,你也会发现,虽然不同行业、不同具体岗位的运营工种的工作内容一定是千差万别的,但我们仍然有一些基本的工作方法和能力,是不管你在哪个行业、哪一类岗位上工作,你都很有可能需要掌握和具备,也一定能够派上用场的。典型比如文案、推广转化、活动策划与执行、项目管理、内容传播、核心用户管理与维护……等等。

试想,假设A同学在如上这些技能和工作方法上都进行了一些学习,且都掌握到了六七十分的样子,那么ta至少不用担心“自己找不到工作,会被淘汰”。

事实上,三节课面向1-4岁运营从业者的“运营P2系列课程”就是按照这样“帮助1-4年经验的运营从业者大量补齐通用能力短板”的思路来进行设计的,并且在过去3年时间里,这门课程收获了极好的评价和口碑,畅销长达3年而不衰。

事情到了这里,你会发现,这个选项似乎也能够帮我们解决第2个拷问了,即:如何才能慢慢明确和找到自己的职业方向?

你应该还记得,在这篇文章的问题1的部分,我们就说过了,缺乏明确的、足以让自己确信的职业目标和答案,很可能是源自于你的实践还不够多。如果是这样,你也许应该让自己更多去尝试不同的事情,并试着在1-2件事下让自己做到70-80分的水准,只有这样,你才能够去横向与他人进行对比,评估看看自己是不是在这件事上会比别人做得更好、更快、更有成就感。

而,当你大量去习得和掌握了一些新的“通用能力”,你会发现:这其实不就是一种更加丰富和开放的“实践”吗?而这样不断去学习和补齐“通用能力”的过程,不就正好能够帮我们创造机会,慢慢找到自己可以确信的职业方向吗?

这就是为什么我会说,在0-5年这个阶段里,即便你职业方向不明,你仍可拥有属于自己的“较优选项”——那就是:也许你可以试着大量去补齐自己身上的“通用能力”,让自己在“通用能力”上的短板变得更少,增加自己的“多面手特质”。

但也必须要强调,这个“较优选项”也许也仅适用于0-5年经验之间,这是因为,“多面手特质”的优势,对于一个职场从业者而言,也许最能发挥其优势的阶段,就是3-5年这个阶段,如果再往后,当更多更年轻的“多面手”纷纷涌现,而你自己又始终没有产生自己更加独特的竞争力和职业方向的话,你一定仍然会慢慢让自己陷入到很被动的局面中去。

因此,即便你补齐了很多通用能力,让自己具备了一些多面手的特质,再往后,你也仍然需要慢慢在实践中让自己慢慢找到明确的职业方向,让自己重新回归到“顶尖专家 or 商业操盘手”的职业轨迹之下去。

所以,总结一下今天的内容,也许我们可以得到下面这样一张图——在0-5岁的职业阶段之间,你所有的可选较优选项,也许都在上面了。

工作5年却已丧失竞争力的你,出路在哪里?好了,这一篇,我们就先分享到这里。

然而,也许也还有问题没有解答完。

你会发现,即便我真的已经找到了自己的职业目标,真的已经下定决心要去成为一名顶尖专家或是商业操盘手,但似乎这个世界上,有些事情注定就是只有少数人能够成功的。

是的,也许注定就只有3%的人能成为专家,也注定只有不到20%的人可以成为一名合格的商业操盘手,这就像创业注定也只有少数人能成功一样,不管是由于何种原因。

所以,对于那些已经有了明确的职业方向,选择要努力去做一名专家或操盘手但最后却没能成功,卡在半路的人们,他们该怎么办?

这个问题,我将放到下一篇连载中来进行回答,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