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外企的PD-1/PD-L1没有加入医保,确实非常遗憾。虽然不能够说是在预料之中,但我也不觉得特别惊讶。”

谈及2020年末公布的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结果中进口PD-1抗癌药品的表现,2020年《医保目录》调整药物经济学测算专家组组长、北京大学全球健康发展研究院院长刘国恩向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表达了上述感受。

进口PD-1/PD-L1抗癌药进入2020医保目录失败

2020年12月28日,国家医保局公布医保目录调整结果,备受关注的PD-1/PD-L1抗癌药中,三大国产抗癌药全部入选,却未见四个已经在国内获批上市的进口抗癌药。

PD-1/PD-L1抗癌药区别于传统的肿瘤放疗或化疗,属于免疫治疗的一种,即通过人体自身免疫系统消灭癌细胞。对于患者而言,PD-1/PD-L1抗癌药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而国内外不少药企在此有产品布局。

在中国,目前已经获批上市的共有8种PD-1/PD-L1抗癌药(6种PD-1抗癌药和2种PD-L1),包括阿斯利康的度伐利尤单抗、施贵宝的纳武利尤单抗、默沙东的帕博利珠单抗、罗氏的阿特珠单抗,以及百济神州的替雷利珠单抗、君实生物的特瑞普利单抗、信达生物的信迪利单抗、恒瑞医药的卡瑞利珠单抗。

在多次医保目录调整的谈判中,PD-1/PD-L1抗癌药都是备受关注的品种。2019年国家医保谈判仅有信达生物的信迪利单抗以降价近64%为代价进入谈判成功。

在2020医保谈判中,其他三家国产PD-1/PD-L1产品均有参与,包括百济神州的替雷利珠单抗、君实生物的特瑞普利单抗、恒瑞医药的卡瑞利珠单抗,最终全部入选,且价格低于2019年信达生物PD-1进医保价格。

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四个国外进口的PD-1/PD-L1药物无一进入医保目录。

两大原因致进口PD-1/PD-L1抗癌药未大幅降价

刘国恩对于进口PD-1/PD-L1未进入此次医保目录,并没有感到特别的惊讶,他认为,外企产品在国内销售,有两个约束条件跟国内产品明显不同,而正是这两个条件决定了它对大幅降价加入医保有不同的考量。第一个约束条件是外企的药品既要在中国卖,也要在其他国家卖;第二个约束条件是成本。

刘国恩介绍,对于跨国销售的药品,国家医保政策要求,根据12个境外参照点,申请药物价格不能够高过这12个国家或地区的价格。但这个原则只适合于跨国销售的药品,而只在中国销售药品就不存在这个约束问题。

“如果外企药品在中国降价到很低价格,其他国家也可能提出同样甚至更低要求,这决定了它必须从全球角度来考虑任何一个国家的降价造成的全球市场影响,这是客观上企业属性决定的。”刘国恩分析。

在成本约束方面,刘国恩分析,外企的产品因为在全球销售,为了满足在发达国家上市销售的更高要求,它的原料置备、工艺、生产、流通、配送都要遵循相对更严格的标准。因为无论它的产品在任何一个国家出现问题,都会在全球市场付出更高代价。所以说他们在全球性产品质量的维护成本会更高,导致交易成本也更高,因此在价格优势上,很难有本土企业那么具有竞争性。

对进口PD-1/PD-L1抗癌药未进医保感到很遗憾

虽然理解,但对于国外药企的PD-1/PD-L1产品未能进入2020医保药品目录,刘国恩依然感到遗憾。

刘国恩对新闻记者说,国外的很多新药,特别是生物类药品,都具有相当的技术领先优势,PD-1/PDL-1类药品属于最前沿的生物类制品。除了疗效,其安全性、不良反应方面可能更好一些。

“PD-1/PD-L1等进口药的引入,不仅可以直接惠及中国患者,提高市场竞争,也会客观上助推本土药企向着更高标准的方向发展,从而促进本土企业制药水平的不断提高。”刘国恩解释,短期看,外企可能对国内企业形成了竞争,但长期看,也只有不断的市场竞争,才是创新发展的最重要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