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自公众号:国家人文历史(ID:gjrwls),作者:巴里,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不知不觉,曾代表着“未来”的2020年,就这样来了。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2020来得可真快。

2020年,这个曾经距离人类十分遥远的年份,在过去可是科幻作品里炙手可热的时间设定。

1953年,第11届世界科幻大会在费城举办。大会颁发了第一届“科幻界奥斯卡奖”——雨果奖。顺带一提的是,这届科幻大会的主持人是艾萨克·阿西莫夫(著有《基地》系列三部曲和机器人三定律)

他的《我,机器人》的背景就设定在2020年代。

2019年的世界科幻大会

人们早在这之前就开始了对未来的想象。

从达芬奇那些天马行空的设计图到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人类就没有停下想象的步伐。

达芬奇的设计手稿

想象力是指明人类前行的明灯。

20世纪70年代时,美国科幻作家杰里·普尔内尔与其他几位科幻作家,比如罗兰·格林、迈克尔·弗林等合作创作了一部科幻小说集(1974年出版)。这部科幻小说集就叫《2020 Vision》(2020愿景)

这部小说集里提到的2020年,人类已经在月球建立永久基地,机器人也大规模运用到人类生活中去。这些似乎都已经是科幻作品里再常见不过的元素了。

然而对于1970年代的人来说,2020年的确是半个世纪后的事情。那会儿,人类刚登上月球,探索星空成为全人类的梦想,甚至已经有人开始想象登上火星的那一刻。

月球基地假想图

可惜的是,这些科幻小说里的情节至今还没成为现实,但是从这些科幻小说里,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共同趋势:

探测太空,追求新能源,完善人工智能,加强人与机器之间的相互理解,以及加深对于人类自身的理解……

这些课题都是未来几百年里,人类科学与科幻的共同目标。

在1970年代,人们看2020是半个世纪后的事情,那时觉得,2020年是多么遥远,多么不可及。

1985年电影《回到未来》就描述了2015年时的未来社会

到了1990年代,人们看2020年,认为是下个世纪的事情,也还有30年的时间呢。

人们对时间的认知真是充满了各种感性认知。

明明,它就在门外。

把思绪拽回到过去,我们发现文艺创作者们对于2020年代有着独特的想象。

在《环太平洋》中,从环太平洋地区海底深处出现了一个平行宇宙“突破点”,随后,一个巨大无比的巨兽生物从“海洋”中出现。由此人类与名为“Kaiju”(日语“怪獣”的罗马音)的战斗拉开序幕。

电影中的主角贝克特出场年份就是2020年。在这个“2020年世界”,人类社会因为“怪兽”的袭击而联合起来,制造了体型巨大的机械战士来对抗怪兽,而这些机甲的操控也通过一种神经链接方式。

首先,机甲驾驶员是采用多人共通性驾驶,驾驶员们必须做到“人神合一”,大脑之间彼此链接,共同分享记忆和意识,达到行动同步一致性,因此驾驶员之间要强调协调,身体机能接近,这也是为什么电影中机甲驾驶员多为有血缘关系的兄弟/兄妹。

驾驶员通过神经连接来操纵机甲 

不过这种体型巨大的,无视地球重力的机器人以现实里2020年人类科技水平肯定无法实现。

但与之相似的由人类穿戴在身上的外骨骼装甲还是有可能会出现的。

在汤姆·克鲁斯《明日边缘》里,2020年时,人类已经与外星入侵者战斗了数年。而在电影里让主角大杀特杀的法宝就是那套穿戴在身上的机械外骨骼。

《明日边缘》剧照

这种外骨骼除了能够增强人体能力的这一基本功能外,理想情况下,也应具有良好的防护性,可以抵御一些小口径武器的射击,同时也对复杂环境有适应性,以及具备辅助火力、通信、侦查支持等军用功能。

实际上的动力骨骼前沿发展,在某些方面已经超过了电影中的水平,特别是体积和重量。当然是无法像电影里那样从飞机上跳起来还毫发无损,从那么高的地方摔下来还不死,这种气死牛顿的水平是到不了的。

比如美国的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就开发了一款军用外骨骼。洛克希德马丁导弹与军火控制部门外骨骼技术主管麦克斯威尔(Keith Maxwell)表示,在公司试验中,穿着外骨骼者表现更强耐力。麦克斯威尔表示:“有助人精力充沛地战斗,不会疲惫不堪。”麦克斯威尔展示设备原型,并说预计每个外骨骼将花费数万美元。但是这款外骨骼只能拿来做重物搬运,还不具备上前线作战的能力。

哈佛大学的一个项目组前段宣布完成了轻量化外骨骼的样机。这套外骨骼没有很多在研的外骨骼项目那样显眼的金属杆,而是采用具有一定弹性的柔性支撑结构设计,总重只有6.5公斤。总得来说,这几年各个公司的外骨骼样机都要比前几年体积更小。

前几年是这种样子的:

最近几年的风格基本都是这样的,

这样的,

甚至这样的。

不过除了军事领域,帮助普通人获得更大助力的机械外骨骼辅助已经实现。

日本松下旗下公司开发了一款机械外骨骼ATOU MODEL Y。它在设计时采用了倒Y字型,可以像背包一样背在背上,其使用原理是当用户需要抬起或者是在搬运重物的时候,这个装置就可以为腰部提供最大十公斤的助力,这款外骨骼辅助装置的内部设有肌肉压力的传感器,可以实时分析用户的运动情况。对老人用户非常友好。

除了搬砖,还能用于残障人士复健。

虽然这种外骨骼和《环太平洋》里那种巨大的机器人相比,只是个可怜的小不点。但是起码也说明,造出巨大机器人还是有那么一点点希望的嘛。

谈完了军事,来看看电影里2020年展现出的社会样貌。

众所周知的是,银翼杀手这部电影背景就设定在2020年代。

在这部“赛博朋克”电影里,作者就展现了一个阴沉无比的未来洛杉矶。

标准的“赛博朋克”式场景设计——

绚烂的霓虹灯,连绵不断的阴雨,充满着人造光源的街道,阴沉的路人。

而作为影片中主角的“仿生人”,已经融入了这个社会。甚至许多仿生人已经有了人类的情感。男主角戴克则是专门负责追杀这些仿生人的警察。故事也由此展开。

《银翼杀手》中的仿生人首领

对于“赛博朋克”类的文艺作品特点,这里就不过多赘述。

我们需要关注的是,银翼杀手电影里展现的2020,离我们现实世界到底有多少距离?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这种具备赛博朋克视觉的场景早已经出现在我们身边。

比如——

又或者——

而电影里的仿生人则是机器人的终极进化版本。它做到了与人类几乎一模一样的外观,完全模仿甚至超越了人体机能,另一方面,仿生人产生与人类一样的感情也使得机器人与人类的界限在电影中被无限缩小。

在阿西莫夫著名的机器人系列小说《我,机器人》中,人工智能技术的起点就是2020年。电影中,一家机器人公司开发的机器人在十几年的发展中逐渐可以替代人去进行劳务工作,并且还建造了一个超级电脑以统控全局。虽然电影中的机器人外表与人类还是有不少差距,但是在其他方面早已超越人类。

而在另一部电影《她》中(背景也是2020年代),机器人并没有实在的身体,而是虚拟的存在。男主通过智能手机与人工AI聊天,甚至爱上了AI。他与AI争吵,带AI去约会……就算男主得知他的AI爱人同时和8000多人恋爱时,也能平复自己的心情(绿油油的男主选择原谅她)。并且男主在和AI相处的过程中也明白了:爱人是人生旅途的伴侣,而不是附属品。

电影《她》剧照,男主刚刚得知AI爱人同时在跟8000多人恋爱

电影《她》也被称为与Siri谈恋爱。

在长春某银行口,大妈与银行机器人吵架的视频似乎让人看到了未来人类与人工智能的冲突。

遗憾的是,电影里这种有高级智能的机器人,现在肯定是找不到的。

毕竟要用电子线路去模拟复杂的人类神经,以达到可以产生情感的结果。目前的科技水平是无法达到的。

虽然没法让机器人产生如真人一样的情感,但是让机器人看起来像真人,还是很容易办到的。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教授纳迪亚·台尔曼及其团队打造了一个人形机器人Nadine。图中为2016年3月1日一次路透社采访中,Nadine正对在场的人们做出回应。她拥有棕色的头发、柔软的皮肤,面部也如同真人一样,可以做出各种情绪性表情。不得不说,光看外表,真得很难分辨出真假。

与人工智能相对的,身体可替换技术的发展也成为电影中关注的热点。

在电影《攻壳机动队》里,讲述的是在2020年代,人类意识已经可以被电子化,甚至能进入到互联网中。但因此而产生的“互联网犯罪现象也令社会治安日益恶化,比如电子毒品,情报窃取。

攻壳电影里人类部分身体被机器取代,甚至大脑也不例外。这种义体科技在今天的医学界已经不是什么稀奇事(除了大脑)

人工替代器官上最为成熟的,是人工耳蜗。它已经大规模运用,帮助了不少听力障碍人士重新听到世界美好的声音。

人工耳蜗

人工眼睛还在小规模运用阶段,虽然离投入市场还有段时间,但或许有一天,难题会被攻克。

人类最重要的器官——心脏,也已经有了相关技术准备。人工心脏叫作“机械循环系统辅助装置”,这个范畴包括心室辅助装置、全人工心脏和体外膜式氧合,其实本质上就是对循环系统有不同程度、不同类型问题的辅助机械装置。只是目前这个装置有着诸多问题,比如容易引起血栓和装置能源必须外接。

在日本动画《刀剑神域》里,主角使用的装置就是将人的神经系统与游戏机连接,从而使人完全进入到一个虚拟现实世界里。玩家可以在这个游戏世界里自由的控制身体,在被怪物击中后甚至有疼痛反馈。

《刀剑神域》动画截图

许多游戏玩家称,这才叫真正的VR游戏。

目前市面上的VR游戏,只是通过佩戴带有显示屏的装置,营造出一个在游戏世界中的假象。

HTC公司的VR设备与VR游戏

这种游戏设备与《刀剑神域》里的VR游戏依旧有着不小差距。

纵观科幻作品里的2020年,与我们实际生活依旧有着不小差距,从生活方式到科技产品,以现在的科技水平还是难以达到。

不过也不必悲观,人类从工业革命到今天所取得的发展水平,已经远远超过几千年人类历史发展总和,人类文明的发展速度远远快过我们的想象,说不定再过个20年,这些科幻电影里的东西就会成为现实。

2020年还有倒数几个小时,未来世界什么样,都取决于我们每一个人,新的一年,一起加油吧!

文章来自公众号:国家人文历史(ID:gjrwls),作者:巴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