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心的人别听慢歌」这句歌词现在估计要改成:

伤心的人别听英语流行曲了。

近日,有研究指出,相比起 50 年前,英语歌曲变得越来越消极,歌词中的情绪负面词语,增长了三分之一以上。

研究通过文本情感分析算法来进行研究,这种算法此前已经广泛应用于文学以及新闻学研究上。

研究团队将 50 年间,每年 Biilboard 百强歌曲以及歌词网站 Musixmatch 中 15 万首歌曲导入算法当中,作为研究数据。

最终,无论是 Billboard 中的金曲,还是分布全球,范围更广的 Musixmatch 词库,两组数据分析出来的结果是一致的,那就是英文流行曲所含有的消极歌词越来越多,增长超过三分之一,英文流行曲已经变得越来越丧了。

以 Billboard 50 年的百强歌曲作为分析例子,这些歌曲当中,平均每首歌词平均约有 300 个单词,那么每年的百强歌曲则大约有 30000 个单词。

在 1965 年,消极单词出现了 450 次。到了 2015 年这个数字则超过了 700 次。

▲ 点代表每年出现次数,线代表总体趋势,图片来自:aeon

相反地,表达积极情绪的歌词正在大幅度减少,同样是 1964 年到 2015 年,数量从 1750 次下降到 1150 次。

▲点代表每年出现次数,线代表总体趋势,图片来自:aeon

如果把目光聚焦到某一个特定单词,比如「love」这个单词,相比起 50 年前出现的频率减少了一半,平均出现次数从 400 减少到了 200 次。而「hate」这个单词,90 年代几乎是不会出现的,但到了近几年,几乎每年会出现 20 到 30 次。

▲点代表每年出现次数,线代表总体趋势, 图片来自:aeon

这次研究,与另一项针对曲调来分析歌曲表达情绪的研究结果相同。

如果一首歌曲使用大调的话,歌曲会显得欢快,相反使用小调的话就会显得悲伤。而通过研究 1985 年至 2015 年期间英国所发行的 50 万首歌曲,研究人员发现越来越多的歌曲选择使用慢节奏以及小调。

音乐真的能影响一个人的情绪吗?真的能。

实际上,艺术比科学更容易传递情感。

一副中世纪的画作,即便时间跨度巨大,人们的思想文化背景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人们依然可以通过其中的线条、颜色、阴影等感受画家想表达的情绪。

▲品一品这幅《格尔尼卡》你能感受到什么?, 图片来自:毕加索

音乐其实也一样。

2009 年,德国科学家找来了一批非洲土著去听西方音乐。结果显示,即便文化不同、音乐背景不同,西方音乐主流表达的三种基本情绪:快乐、忧伤和恐惧,都能被感受出来。

既然如此,那么为什么现在的音乐还要越来越多地表达负面情绪呢?

原因也很简单,因为受欢迎呀。

研究报告中援引了社会传播学当中的「文化演化论」,该理论认为,相比起积极和中性的内容,消极的内容更容易被记住和传播。

那么从商业角度来看也就不难理解,现在已经进入了集中化生产和销售的唱片公司,为什么更偏向于推出消极的歌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