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利用好我们的第二大脑。

神译局是旗下编译团队,关注科技、商业、职场、生活等领域,重点介绍国外的新技术、新观点、新风向。

编者按: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崛起,我们逐渐不再费功夫去记东西。毕竟,我们想找的东西只需一个点击而已。但是,用进废退,这会不会造成我们记忆力的退化呢?Scott Taylor分享了自己的思考。原文发表在其个人博客上:标题是:Are we losing our ability to remember?

划重点:

我们的记忆由 1)感觉登记 2)工作记忆 3)长时记忆组成

工作记忆容量有限

记住东西靠间隔重复

互联网和计算机是我们的第二大脑

互联网,以及在更广泛存在的计算机,会不会从根本上影响我们的记忆和大脑机制?在本文中,我将探讨了记忆的基本功能,以及如何利用一些app帮助我们开发第二个大脑。

我们记忆的能力是不是正在消失?

几天前,我遭遇了一点危机,我担心自己的记忆力出问题了。一定是出了什么问题了!我愈发注意到自己没法回忆起一些琐碎的事情。比方说, Zoom会议上谁讲过什么话,或者我几个月前读过的书里面写了什么东西。这当然是不正常了,不是吗?

在给医生大电话之前,我做了任何一位体面的抑郁症患者都会做的事情,我开始上Google搜索。点击了几页搜索结果后,我感觉好些了。这种情况很正常。短时(或者工作)记忆的效率很低,我要记住的东西除非重复记忆好几次,否则很可能就会忘掉。所以,这不是快要三十岁会遇到的副作用。舒了一口气。

我们的记忆系统就是这么设计的。这是“功能,而不是bug”。

我们的记忆不是由一个或者两个组件,而是由三部分组成的:1)感觉登记,2)工作记忆以及3)长时记忆。

当我回想起自己小时候的事情时,或者我想要回忆起法语的一些基本单词时,我利用的是大脑当中跟长时记忆有关的部分。但是,当我想记住一些想法,设法想把它们联系在一起,好让我可以理解一个概念或解决某个问题时,我在使用的是自己的工作记忆。

避免了一场健康危机之后,我开始思考起技术及其对大脑和记忆机能的(证明或负面)影响来。我所需的知识唾手可得,再加上记笔记应用和智能手机如今已成为我们身体的延伸之后,我现在是变懒了呢?还是变得更加高效了?还是两者的结合?就像我们对战斗还是逃跑反应过度活跃一样,跟我们的祖先相比,我们的大脑是不是已经没有机会去适应或追赶上这种变化了呢?

容量有限的工作记忆

我们“记不住”东西是因为我们的工作记忆所能容纳的东西有限。研究人员曾经认为工作记忆可以容纳大约七样东西/组块,但是现在大家普遍认为工作记忆只能容纳大概四组块的信息。

如果你跟我一样的话,在你有机会写下来之前必须自己重复一遍才能记住东西。只随意要复述,是为了避免自然的消散过程不会导致记忆消失。为了集中注意力记住东西,你需要闭上眼睛防止其他事情入侵占据工作记忆的有限位置,这种事情你一定没少遭遇吧?

我认为我们需要尽快把东西从我们的工作记忆里面卸载下来。

在历史上,在计算机出现之前,为了做到这一点,我们的目标是把工作记忆的东西移至长时内存。如果迁移失败,基本上就意味着你已经向那段记忆挥手告别了。

把记忆从“工作”区转移到“长时”区需要时间和练习。

不管怎样,你记得的东西会消失得很快。所谓的“遗忘曲线”,是指你在学习之初的24小时内是遗忘得最快的。究竟会忘掉多少会因人而异,但是除非你回顾相应材料,否则其中很多都会忘掉。而你在第一天之后还记得的东西,很有可能在你三十岁的时候依然记得。

间隔重复

为了提高留存率,往往要采用间隔重复。这种技巧就是通过不断复习所学内容并逐步增加两次复习间的时间间隔来提升效率。比方说,每隔几天就重复一个新学的单词或者某种问题解决技巧。

好消息是,我们的长时记忆地方很大,可以容纳好几十亿“人”进驻。实际上,多到可以互相掩埋在一起。除非你练习并至少重复几次,否则可能就很难找到你想要的信息。这使得大脑突触联系形成并强化为持久的结构。

长时记忆很重要,因为这是你存放所学知识当中经常会涉及到的基本概念和技巧的地方。

在长时记忆里面打牢建基础还可以让工作记忆变得更加有效,并能够将来自更广泛、更抽象的领域的点连接起来,赋予我们思考的“丰富性”与“关联访问”。

丰富性这种理论是指,我们看似已经遗忘的所有事物,其实仍然存在于大脑的某个角落,并且会增加我们思维的深度。联想访问意味着可以通过语义或感性联想用多种不同方式访问你的思想-——相关的词、类别名称、气味、一首老歌,或者一张照片,甚至看似随机引发意识的神经放电都可以触发记忆。

卸载记忆

不过,当然了,现在我们已经不必费尽心思去做把东西提交到我们的长时记忆所需的一切工作了。我们现在手头有设备和互联网,它们可以替我们记住东西。

回想起我当初用iPad和笔记本电脑写日记,以及用类似Obsidian之类的专注于“网络化思维”的应用时,去假设一下它们是如何影响我大脑产生的基本化学反应或反馈回路是很有趣的。

对我来说,这会让我把大脑里面发生的大部分事情转移到外部实体上,从而帮助我减轻了认知负担。在当今这个时代,这种回想记忆(recall memory)已经变得不再必要。相比之下,认知记忆(也就是判断目前看到的东西、地方或者事件之前是否遇见到或经历过的能力)更为重要。

研究表明,互联网充当着将我们的记忆外化的作用。一项研究指出:“当人预期将来能够获取到信息时,他们对信息本身能回忆起来的几率就会降低。”

如果你知道自己“知道”某件事,并且知道如何去检索(谢谢你Google)的话,那它的功能跟填满了大量长时记忆的大脑的功能差不多是一样的。新的“网络化思维”应用会让我们以跟储藏丰富的记忆几乎相同的方式,在保存起来的各种知识之间建立起有趣的联系。

利用好我们的第二颗大脑

因此,我不会想我在本文开头所提到那样,说我们正在失去记忆的能力了。我认为,在将东西从我们的工作记忆搬到长时记忆这件事情上,我们大家(包括我在内)做得还不够。

我们对回想记忆的依赖的减轻以及注意力广度的不断减小,也许未必就想我担心那样是一场灾难。

我认为,互联网以及聚焦于网络化思维的应用确实可以为我们提供辅助。它们的确充当了第二大脑的作用。我认为这会让我们变得更有效率。

译者:bo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