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盘、婵娟、丹桂、玄兔……这些名称都源于古人对月亮的幻想。而直到新世纪,中国人才通过嫦娥一号卫星,近距离拍到了月球上的景象。

2020 年,嫦娥将第五次踏上探月的旅程,这次,它将执行一项历史性的新任务。

回到 2004 年,中国正式启动探月工程,即「嫦娥工程」,分为「绕」、「落」、「回」三个阶段。

「绕」指的是发射卫星绕月飞行。

2007 年 10 月 24 日,嫦娥一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经过五次近地点加速后,脱离地球引力的束缚,进入地月转移轨道,再经三次制动后,稳定运行在离月球表面约 200 公里的环月轨道上。

通过卫星上的立体相机,嫦娥一号采集了整个月球的影像。

如果你感兴趣,可以在探月工程的网站,直接下载看到这幅 4.17 G、具有 120 米分辨率的全月图。

在图中,你可以找到这片巨大的洼地,名为丰富海。2009 年 3 月 1 日,完成预定任务的嫦娥一号就受控坠落于此,成为中国人送给月球的第一个信物。

完成「绕」月,接下来就是「落」,指的是在月球上实现软着陆,但要落在哪儿呢?

2010 年发射的嫦娥二号,来到了离月球更近的地方。在高度 100 公里的环月轨道上,嫦娥二号的拍摄精度从 120 米提高到 7 米,拍出了目前世界上最清晰的全月图。

此外,嫦娥二号还考察了月球正面西北方这片名为虹湾的地区,寻找地势平坦的着陆点。

三年后,嫦娥三号就来到了虹湾上空,经下落、悬停、避障,顺利实现软着陆,而这个着陆点,被命名为「广寒宫」。

着陆器上还搭载着月球车——玉兔号,它们身上携带的相机互相拍下了彼此的身影,让广寒宫、玉兔的神话在月球上成为了现实。

不过,「落」月的征程并未就此结束。

2018 年发射的嫦娥四号,在事先部署的中继卫星——鹊桥号的帮助下,得以保持与地球的联系,实现了人类探测器在月球背面的首次软着陆。

而除了搭载玉兔二号月球车外,嫦娥四号的着陆器上还有一个金属罐,里面是来自地球的土壤,在浇水之后,长出了月球上第一片植物的嫩芽。

这片嫩芽似乎预示着,是时候进入下一个阶段「回」。

「回」正是嫦娥五号的任务,它需要采集月球的土壤,再带回地球。如此复杂的任务意味着嫦娥五号相比之前,机器的重量就翻了一倍多,达到 8.2 吨,包含上升器、着陆器、返回器和轨道器。

也正因此,嫦娥五号是在切向速度更高的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由目前运载能力最强的长征五号火箭发射,送入地月转移轨道。

而进入月球轨道后就是一步步惊险的接力。

嫦娥五号会分为两部分,其中的上升器和着陆器将在月球正面西北方、风暴洋附近的吕姆克山软着陆,分别采集两米深处和表面的土壤。

接着,上升器带着土壤样本升空,与环绕月球的轨道器和返回器交接样本。

之后,轨道器和返回器就会带着月球上这份准备了 45 亿年的信物,重返地球。

从嫦娥一号到嫦娥五号,从去到回,中国探月的旅程已经走了 16 年,而这一步「回」的完成,也意味着不久之后,嫦娥将不再只带着机器,而是直接带着人,与月亮再次相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