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半年过去,巨头们拓展万亿团餐市场,并不如意,两大外卖平台似乎低估了企业团餐场景的复杂性。但另一方面,定制化非驻场办公室用餐,如今已是门「爆单」的好生意。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团餐界”(ID:tuancanjie),作者:龙德。

互联网巨头入场,寸草不生?

就团餐市场而言,真实情况算是危言耸听了。

2020年2月11日,饿了么推出「企业团餐安心送」服务,正式进军团餐市场;4月中旬,顺丰同城上线企业订餐小程序「丰食」,试水团餐业务;到了5月,美团此前成立的团餐孵化项目,独立为单个业务部门,发力企业团餐配送。

而大半年过去,巨头们拓展万亿团餐市场,并不如意。

除了顺丰宣布错探外卖市场「误会了,我们绝对没想挑战美团饿了么,丰食仅是内部员工用餐使用」。

其它两大外卖平台似乎低估了企业团餐场景的复杂性,一些供需矛盾,团餐界(ID:tuancanjie)从多方调研得到的反馈来看,是无法通过优化APP功能解决的。

但另一方面,定制化非驻场办公室用餐,如今已是门「爆单」的好生意,它或许将是供应链之外,团餐企业增长的第二曲线。

爆单的定制化办公室用餐市场

「现在订单做不过来,不在乎一两家企业的得失」刚在北京望京某5A甲级写字楼送完餐的某团餐公司客户经理武峰(化名)对团餐界说。

彼时,他和他的团队就要解除合同离开那里,离开那家仅提供了14天配餐服务的互联网公司。

而丢单之后,他还能如此淡定自若,胸有成竹的说出那番话,并非是赌气或自负。

据了解,他所在的公司,是一家专注为企业级客户提供员工餐、活动餐、下午茶、商务宴请等无食堂配送一站式解决方案的服务商。成立仅4年,虽然规模还不大,却已在北京行政圈小有名气。

合作过的客户已有腾讯、百度、快手等一批大型互联网公司,也有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紫光集团这样的传统国资企业,还有像爱彼迎这样的外企。

和我们做同样业务,能叫得上号的公司并不多,北京范围内不超过5家,而写字楼里没有食堂,却有集体用餐需求企业有多少?」武峰说。

武峰所言非虚,办公室用餐市场供小于求的现状,确实有据可循。

根据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统计数据,截至2019年12月底,全市市场主体存续208.88万户;2019年1-12月,新设市场主体21.24万户,同比增长6.23%。

另外,全球最大的租户代理服务公司Cresa世桦嘉润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北京甲级写字楼的净吸纳量达418,300平方米;通过粗略换算可以看到,截止2019年年末,至少有200家团队规模不小于250人的公司,在北京5A甲级写字楼里办公。

一般情况下,为了保证工作效率,减少员工外出用餐时间,提升员工归属感,这些企业都会为员工提供两餐至四餐的工作餐福利。

而根据中国烹饪协会数据,当前全国有规模在册的团餐公司仅有7000多家,这其中,绝大多数是以经营传统食堂项目为主。

因此,能够满足定制化非驻场办公室用餐需求,提供无食堂配送解决方案,有一定规模的团餐企业,寥寥无几,确实不为过。

但看似简单和送外卖无二的团餐配送,真的好做吗?

打败武峰他们,又是谁?

办公室配餐不是简单的撮合交易,重要的是提供好的服务体验

武峰为那家互联网公司提供的餐品并不差,按照每人25元的标准,基本伙套餐是2荤2素加主食米饭、馒头、玉米共7样,这样的餐让绝大多数人饱餐一顿,基本没问题。

而在套餐之外,还按人数比例配送一定数量的风味小吃,种类一周内不重样。

晚上9点之后还有夜宵,种类也很丰富,有酸奶、水果、零食等。

在送餐服务上,全程跟随下来能看到,武峰他们的送餐员仪表、举止得体,着装整洁统一,沟通有分寸、有礼貌,也没有发生让人厌恶或冒犯员工的行为。

那么是什么原因「败走」?

态度好不代表服务好,能做到还不够,如何做好才难,办公室配餐本质是一项服务工作」接替武峰团队,成为那家互联网公司餐饮服务商的驻场经理「卫军」对团餐界说。

▲卫军送餐现场©团餐界

「卫军」这次接替,并非替换,属于「回归」。

武峰进驻之前,他们就与那家互联网公司有过1年多的合作,对于那家公司的熟悉程度,用他的话说,就像「那家公司的人一样」。

这种熟悉程度,给他的工作带来了很大便利,谁喜欢吃辣,谁特别挑剔,谁正在减肥不吃主食,他都了然于胸。

但他的工作并非简单的送餐,需要整合好该公司周边三公里的社会餐饮门店,谈好合作,制定好供应流程,为合作公司提供有计划性、可选择的餐饮配送服务。

这也是他把这块业务看作服务工作的原因之一「虽然做的是团餐生意,但我们不做出品,赚的是配送和驻场服务的费用」。

而他们不做出品,只做撮合交易,卫军总结还有办公室配餐场景特殊需求的原因。

▲卫军将餐发放给员工©团餐界

众所周知,常驻写字楼办公的公司,多数是金融、科技、服务型公司,他们多数是以人为企业增长的驱动力,因此他们在为员工提供的餐饮福利上,对食品安全、产品丰富度、多样性上要求更高。

特别是产品丰富度、多样性,市面上任何一家团餐公司都很难充分满足这样的需求,最好的办法就是整合。

虽然他们做的是服务,公司规模还很小,但他们有自己的优势:

  • 一是不押款,对供货商也就是提供产品的社会餐饮门店,次日结账;

  • 二是亲力亲为,如配送、收残等工作都是自己做;

  • 三是重视体验,宁可自掏腰包,倒贴钱,也要适时让服务的客户吃好。

不押款,你的上游供货商好决策,产品就稳定,餐品质量就有保障;配送、收残又亲力亲为,用餐体验肯定就好;又懂得适度让利,客户当然喜欢你」「卫军」说。

▲收残现场©团餐界

谈及同样是撮合交易模式,面对占据绝对优势的美团、饿了么两大外卖平台巨头强势入场,卫军却不以为然:

办公室配餐,并不是简单的撮合交易,重要的是提供好的服务体验;驻场经理这个角色很重要,他不仅是整个流程品控的第一感知人,还是解决现场任何问题的第一责任人,互联网平台这一角色是缺失的。

而对于上述问题,北京几家公司的行政负责人给出了他们更为真实深入的反馈。

外卖巨头团餐,好梦难成?

企业团餐本质不是要解决员工吃饭的问题,而是要提升员工对企业的信任感、在企业的幸福感,餐饮服务只是行政部门手里一种可见、最实用的方式」北京某知名互联网公司行政总监霍霍对团餐界说。

对此,网络上曾有一段关于「公司福利」描述的段子,更为形象:

五点半下班,六点半有公司班车,没人逼你加班,但是为了能体面地坐着一人一座的大巴回家,大家愿意主动加班一小时;六点半准备坐班车时,就会想起另一条制度:8点钟有东来顺的工作餐:样多,管饱,有水果。想想坐班车回家还得自己做饭,那就再主动加班一小时,吃了工作餐再回家呗;8点钟吃完工作餐准备回家,又想起一条公司制度:10点钟以后打车报销。一天干了十几个小时,谁还有力气挤公交?那就再主动加班两个小时呗。

因此,带有福利性质的企业团餐工作实际上比较难。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既要照顾到大多数人,让大家吃饱;还要兼顾个人感受,保证产品的丰富度,可选择有新鲜感。

所以无论是单一固定的套餐还是种类繁多的风味小吃,长期单选其一都不合适,此外,套餐中的菜品如果不经常调剂,长期食用,也很容易厌倦。

而这些专业性问题,非行政之长,想要做好需要花大量时间精力去把控,所以行政通常需要专业的团队辅助他们管理执行,但两大外卖平台显然不具备这样的职能。

「对于行政来说,所有的服务商包括餐饮,第一职能是要辅助我们减少相关工作量,第二才是做好配套服务,而外卖平台只能提供可选择餐品的服务,并不能减少我们的工作量」霍霍说。

另外,一些行政负责人更是指出了当前两大外卖平台团餐业务中,存在的一些非优化APP功能就能解决的模式问题:

一是预充值的模式,没有考虑企业申请资金、报备、审批流程机制的复杂性

「一次性预充大几万,先不说走审批流程的时间成本,怎么和财务、老板解释保证资金用途,花不完如何取回?中间产生税率怎么解决?用超了再申请怎么解释?」一位行政负责人对团餐界说。

二是抽佣比例过高,导致餐品分量缩水,影响食材入口率

一位行政负责人做过真实对比,同一家餐厅制作的同一种餐品,在抽佣10%的美餐订,一定比抽佣30%的美团分量多。

三是无法提供定制化服务

如一些公司为了方便员工即时点餐,保护员工隐私,方便费用结算,需要第三方定制开发嵌入在本公司办公软件中的点餐程序,但作为大众点餐平台,美团、饿了么显然无法满足这样的需求。

而巨头的「局促」,给了一些创新公司机会,如今这个赛道已有如美餐、悠饭、优饭等一批玩家崛起,但显然还远远不够。

那么谁能掘得写字楼里的团餐「新动力」,谁又将是团餐外卖最后的胜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