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主:如果你改变不了世界,就改变自己。

如果你改变不了世界,就改变自己。”这句话,出自世界著名摇滚音乐家约翰·列侬,用它来形容电动车主当前的处境特别合适。

2020年,“最冷冬天”不期而至,让“电动车使用体验如何?”这一话题再次刷屏。

北京是新能源汽车推广重点城市之一。2014年开始,北京发放新能源小客车指标。转眼6年过去,北京电动车私人市场也小有起色。截止2020年底北京私人电动车保有量已经达到17.97万辆,电动网约车保有量达1.91万辆。与此同时,另有近50万人还在申请北京新能源指标中……

带着“冬季电动车体验究竟怎么样”的疑问,我们走访了北京多个充电站。和车主交流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大部分车主对电动车发展给予了一定肯定,但语气里依然流露出微抱怨和轻调侃的情绪,以及没有油车指标的无奈之感。

01.

老电动车主李先生:“找时间差,翘班儿充电”

2021年1月7日上午5点56分,北京南郊观象台显示最低气温为-19.6℃,为近五十余年以来冬季最低值(-27.4℃,1966年2月22日)。

这天一早,家住北京朝阳区的比亚迪秦300车主李先生因事来到西单附近,在办完事后,车辆续航显示还有50多公里。此时,已有两次趴窝经验的李先生顿感不妙,准备去老佛爷百货楼下补电,但一眨眼功夫,续航突然掉至0。

“我没有很慌,这也不是第一次了,凭借以前的经验,我不断重启,把车蹭到了充电站。”李先生说,这次有点特别的是,在距离充电桩只有几米时,车辆因为没电锁死了,推都推不动,最后请了路边几个人帮忙,硬蹭过去,大冬天的大家身上都湿透了。

李先生是一位老电动车主,他在2016年购买的新能源汽车。据他介绍,开到“趴窝”的极端情况其实比较少见,充电困难确实实实在在的难题。尤其是在2016年的时候,彼时北京新能源私人市场处于刚刚起步阶段,由于没有固定车位,李先生始终没有装上私人桩。

“刚开始充电体验真的太差了,经常找不到桩,要不就是半天找到个坏桩。”李先生称,现如今虽然自己还是没有私人桩,但家附近地下停车场安装上了快充桩,体验升级明显。“除非周末,一般的工作日,特别是上午基本上来了都能充上。”

李先生的“充电便利”还得益于工作的不忙碌。由于工作单位也在附近,冬天基本上每天上午他都要“翘会儿班”,去给爱车充电。正因为如此,尽管李先生认为电动车拥有驾驶舒适、使用便宜等优势,他依然更希望拥有一辆燃油车。“如果有私人桩、车辆续航冬天能保持在400km、快充1小时完成,我想到时候我会愿意主动选择电动车。”

02.

大学刚毕业的王先生:“我感觉自己上当了”

和李先生相比,王先生幸运很多,他有私人充电桩。

王先生是一位典型的年轻车主,出生于1997年,去年刚刚大学毕业。他在2019年排到了新能源号,并在年中购买了北汽新能源EU5。对于刚工作不久的他来说,新车主要是用于上下班代步,以及驱车十几公里来亚运村,约会备战研究生的女朋友。因此,EU5车型对于他来说,日常基本够用。

由于拥有私人桩,所以充电基本不成问题,让他忧心的是远距离驾驶问题。王先生称,自己这款车型夏天续航大概有300多公里,到了冬天只能跑200公里。“这个天也就上下班开开,周末根本不敢开去郊区玩。”

“我都感觉自己买上当了,买的时候知道会掉电很严重,但不知道这么严重。”王先生很苦恼,他不知道是品牌问题,还是电动车冬季都是如此大幅度掉电。

“我想换一台车试试。如果再买车的话,可能优先考虑比亚迪,或许新造车企车型吧。前者主要是感觉可靠一些;后者则是因为颜值高、科技感强。”

03.

没有安全感的田女士:“80公里就开始焦虑了”

不止续航缩减明显,长安逸动EV车主田女士称,冬季电动车还存在充电时长增加的问题。她称,冬季在地下停车场还不太明显,但在室外充电能明显感受到时长的增加。

“夏天在小区外停车场充电,10分钟时间电量能提升10%甚至20%,但冬天10分钟左右,续航变化不明显。”

实际上,田女士的感受并非没有依据。电动车充电时间主要看电流大小,后者受到天气、充电桩质量等因素影响。

针对上述问题,部分车企已经开始行动,一些电动车增加了低温充电预热电池功能,即在充电的过程中多分出一部分电量用于发热来保障电池处于合适工况,部分车型还增加了电池自加热功能。此外,桩体本身也在不断完善中,充电桩企在筹建新桩时把更多的把这些问题考虑进入。

续航大幅缩减,以及充电时长的增加,让田女士冬季用车焦虑感增加。“我是一个对电没有安全感的人,而冬天电动车掉电和充电速度都是‘玄’学,因此在车辆续航显示80公里左右时,我就开始担心,需要赶紧找桩充电了。”

车辆充电时间里,田女士会选择去附近商场逛逛。当天我们离开充电站时,她刚从超市满载而归。

04.

蔚来加电专员李先生:“找200A的优质充电桩”

在成为蔚来汽车加电专员之前,李先生在4S店做售后维保工作,传统汽车市场这两年不景气,他也顺势而为,成为了新生工种的一员,“其实不算换行,都是服务车主”。

在做加电专员的这一年,他在北京到处跑,通常每天接3、4单,忙时候一天要接5-7单。多劳多得,李先生对这份工作没有抱怨。

冬天,对于电动车的使用肯定有影响,在续航里程和充电环节都很明显。作为加电专员,李先生对充电环节的问题更敏感。

李先生介绍,接一个活,一般需要3小时左右,充电需求和换电需求都会有,但是大多数车主还是会选择充电,他接到的订单90%都是充电需求。

从他的工作体验来看,目前北京地区的建设密度还算可以,基本上已经不存在找桩难题。但是,为了更快的完成订单,他需要优中选优,选择优质充电桩。

什么是优质充电桩?简单来说,就是电流稳定,且能达到200A以上。“充电时长主要看电流,而电流会受到充电桩质量和天气的影响”,他解释道。

现在好用的就是特来电和小桔充电,因为小桔充电主要服务网约车用户,电流峰值基本都在200A左右。

他介绍,夏天一般插上就能达到80-90%最高值,冬天插上就只有百分之几十,车辆需要预热,才慢慢往上加,充的时间会加长20-30分钟。

“你看,刚才是141A的电流,电流稳定了会涨,10分钟涨到了153A,这边夏天最高能达到210A。”小李隔着车窗指了指蔚来ES6的显示屏。

05.

北京出租车司机丁师傅:“换电5分钟,排队两小时”

事实上,不止私人车主,运营车辆也感受到了冬季使用电动车的不便。北京出租车司机丁师傅称,刚接到一单72公里去首都机场的订单,但由于车辆显示只剩80多公里续航,不敢接单,“忍痛”取消了。

丁师傅是今年1月刚从燃油出租车转到电动出租车。彼时,他原先驾驶的燃油出租车需要到期报废了,而按照国家政策,新增或更新的出租车均要换成新能源电动车型。在此之下,他将车辆换成了电动出租车。

“真心说,这车开起来比之前的伊兰特舒服,但续航掉的太厉害了,经常因此丢活,还都是远活、大活。”丁师傅表示,自己曾遇到过车辆续航显示还有27公里,突然掉为0的情况,这让他更为冬季开电动出租车担忧了。“第一个月免收份子钱,感觉还行,如果把份子钱去掉,收入还真不好说。”

除了续航缩减明显,冬季充电也是个大问题。丁师傅驾驶车型为北汽新能源换电车型。“说是换电,但是换电站数量太少了,冬天大家频次又增加了,有时候真的是‘换电5分钟,排队两小时’,所以大多数时候,我也是选择充电,这也增加了营运压力啊。”

而谈及收入情况,丁师傅称,目前还没认真盘过。“一个月下来我看看收入情况,如果差很多,我可能要考虑是不是转行了。不过也有同事说,不是特别冷的天也不这样,谁知道呢。”

06.

阳光出行魏师傅:“你经历过绝望吗”

阳光出行平台司机魏师傅也经常遇到丢远单的情况,但他“乐观”很多,虽然就在几天前,他刚经历过“崩溃”。

1月15日,因为个人原因,平常都选择白天开工的魏师傅,当天选择了夜班。结果当晚车辆一直显示:满电23度,平均百公里电耗23度。因此他几乎“拉一单充一次电”,从晚上9点到第二天上午7点,他总共充了6次电。

不过,由于已经有2年多的电动车运营经验,魏师傅心态上更平和一些。目前其驾驶的为一辆二手的、于2016年生产的北汽新能源EC200,据称,该车实际续航在160-170公里,而冬天不开暖风续航大约有130公里。

“开暖风一小时大概掉3-5度电,基本上开空调不动,几小时也就没电了。”据魏师傅介绍,冬天平均一天会花3-4小时在充电上,拉活时间大概8小时左右。“我在买这辆车的时候就有心理准备了,所以还好,有些电动车司机对我说他们真的受不了。”

开网约车时间相对自由,他一般用吃饭的时间来补电,谈到充电是不是会影响运营效率的问题,他回道,“你反正要吃饭啊。”

边做边玩着,在魏师傅看来,纯电动车跑运营,考验的是心态。

尾声

单一车主案例或许不能描绘电动车冬季体验全貌,但也能让我们窥探电动车市场发展的一角。

与车主的交流,给我们的直观感受是,冬季车辆掉电严重、充电等待时间偏长,依旧是挑战消费者用车体验的问题所在。除此之外,充电服务费偏高、充电桩质量不稳定也是车主普遍反馈的问题。

他们在购买电动车之前,往往对续航里程和充电问题都有一定的心里预期,但是冬季使用来看,还是会刷新他们对电动车体验不佳的认知。

聊到最后,车主往往抛出一句,“期待技术的进步吧”,潜台词仿佛是,“不然还能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