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打造直播版的UP主的虎牙,真的可以成功吗?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三易生活”(ID:IT-3eLife),作者:三易菌。

随着年关将近,各种关于魔幻2020年的盘点和总结也多了起来,而各大互联网企业也在假期前开始了例行回顾过去、展望未来的活动。在日前举行的虎牙线上年会中,CEO董荣杰发表演讲就过去一年的成绩、直播行业格局,以及未来规划进行了分享。

董荣杰表示,虎牙将从产品形态、内容生态、技术创新等方面着力,推动直播升级。而在最关键的内容生态上,他表示,“虎牙要打造直播版的UP主,在直播中,主播要能随时调取其它直播流、以往精彩视频等,这类主播既有‘打素材’的能力,又有‘拼素材’的能力”。并且他认为,直播的下一个战场,就是如何引入具有“拼素材”能力的主播。

看到这里,或许有些朋友会感到疑惑了,作为国内游戏直播领域的巨头之一,虎牙的CEO为什么会使用“UP主”这样一个来自哔哩哔哩(简称B站)的话术。其实有观点认为,这是因为B站在过去一年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从财报数据来看,B站最为核心的用户规模又有了新的突破,2020年第三季度其MAU达1.97亿、移动MAU达1.84亿,日活用户(DAU)达5330万,该季度营收则达到32亿元,同比增长74%。而从更加直观的股价上来看,截止2月1日收盘时,B站股价高达113.89美元,其过去一年市值上涨高达5倍之多。

而反观游戏直播领域,用“故事走到终局”来形容,则显然并不为过。随着斗鱼与虎牙两大游戏直播平台即将迎来合并的消息,从去年年初的江湖风闻,到2020年10月12日双方同时发表公告,宣布合并尘埃落定。游戏直播走到今天,几乎是把故事都讲完了,在经过了数年的挖人大战后,呈现在资本面前的则是居高不下的运营和带宽成本,但用户的付费率和ARPU却都不那么高。

空有热度难赚钱无疑是游戏直播平台最大的症结,因此在外界看来,作为斗鱼和虎牙共同的金主,腾讯选择亲自下场来结束双方之间无谓的内耗是必然的选择,并且腾讯也可以用新生的直播平台来作为其串联游戏产业链的关键。然而伴随着去年年末针对互联网行业的反垄断调查来袭,在12月14日市场监管总局表示,正在依法审查虎牙与斗鱼合并等涉及协议控制架构的经营者集中申报案件,为预定将在今年上半年完成的此次合并也增添了一些未知数。

在这样的情况下,作为主导与斗鱼合并的虎牙,自然就有了迫切的愿望来实现多元化营收。B站如今深受年轻用户的青睐已经是事实,而其作为一个PUGC社区,UP主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如果在自家平台中引入UP主的概念是不是也能吸引到年轻人呢?

当然,虎牙作为一个直播平台,在此之前并不是没有做过视频业务,但是由于自身的直播属性太过显著,导致视频板块基本上成为了用户观看主播回放的区域。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选择了因地制宜,将UP主与直播捏合在一起,试图打造一个直播版的UP主也就并不奇怪了。

更为重要的一点是,如今在B站上,相当多的UP主是以对游戏主播直播内容的二次创作而出名,例如经典视频系列《主播真会玩》就正是如此。对于虎牙来说,这些B站UP主无疑是在拿自家资源来为B站吸引流量,与其让B站把这份钱挣了,还不如让肉烂在这个锅。

直播版UP主这一称谓,或许就是虎牙希望将主播与UP主的身份合二为一,可是这个想法虽然很好的,但实际操作起来可能并没有那么容易。要知道,UP主(日语:アップロード者或者うp主)是一个从日本传入的舶来词,指在视频网站上传视频、音频或其他资源的用户,UP是upload(上传)的简称,主则代表本人,UP主的意思即是指“上传者本人”。

而以模仿日本弹幕视频网站niconico起家,并且二次元社区属性满满的B站,自然就可以延续视频内容上传者为“UP主”的传统。并且无论是B站的UP主、知乎的答主、微博的博主、论坛的楼主、贴吧的层主,乃至直播平台的主播,其实都是非常有社区特色的称呼。正常情况下,互联网企业是很忌讳使用其他厂商常用的话术,例如关于11月11日这个被国内电商企业生造出来的购物节,京东与阿里就有“双十一”和“双11”这两种略有区别的表述方式。

更为重要的是,别看许多UP主和主播都是身兼二职,但在严格意义上,主播与UP主在很大程度上二者是泾渭分明的。UP主侧重于”upload”这个词汇,作品的载体是视频、音频等内容,并且在强调版权的时代,搬运视频的UP主已经越来越少,这也导致想要成为一个UP主就需要具备一定的文案写作和视频剪辑能力。

而主播则更类似于演员,其本身就是从事直播活动的载体,如何调动观众情绪、如何打磨游戏技术、如何引导用户付费,才是他们所需要学习的技术。归根结底,UP主和主播这两个职业的技能点都不同,能够在视频中妙趣横生的UP主可能在镜头前很拘谨,而可以胜任UP主工作或许做不好主播,反之亦然。

且不说在主播和UP主两个领域的复合型人才必然极为稀缺,就仅从观众的角度出发,直播和视频都是两种不同的内容消费形式,一个追求的是互动,而另一个则更需要内容有深度和趣味性。这也使得两者的受众群体同样是有不小差异的,如果将两种模式拼接在一起,到底能不能起到1+1>2的效果,现在来看无疑还是未知之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