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来交出了一张亮眼的成绩单

编者按:本文来自腾讯新闻,作者:腾讯科技 文华。

刚刚过去的Q1,蔚来交出了一张亮眼的成绩单:3月交付7257台,创历史新高,Q1共交付20060台,首次达成单季交付超2万台,同比增长422.7%。

截至4月8日,在企查查平台查询,蔚来在中国共有2768条专利,其中香港41条;以“NIO NEXTEV LIMITED”查询,在欧洲的专利有204条;以“NIO USA”为主体查询,在美国有193条专利;另外,在韩国也有13条,日本7条。

蔚来在各国各地区的专利数量占比

蔚来在全球共提交专利3184条,是中国三家造车新势力中,专利数量最多的企业。企鹅解码试图通过这3184条“毛细血管”,看看蔚来的研发实力。

蔚来专利一览:高频词汇都与“电”相关

发明专利占比44%,含金量不低

在中国专利系统里,有发明专利、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三大分类。

目前,蔚来在中国的发明专利有1208件;实用新型984件;外观设计533件。

依据我国专利法,发明专利的审批程序包括受理、初审、公布、实审以及授权五个阶段。最终的授权将依据新颖性、创造性和适应性等标准,综合审查。目前蔚来在中国已获得最终授权的发明专利为202件,占比17%。

发明专利是具备开创性或突破性的专利,而实用新型俗称“小发明”,是基于之前的产品或技术做的改进,专利法中对实用新型的创造性和技术水平要求较发明专利低。换言之,发明专利越多,代表着含金量越高。

蔚来的发明专利占比最高,44%,其中已获授权的发明占比17%,可见蔚来的专利“含金量”并不低。

2017年,专利与产品齐爆发

归属于蔚来主体公司的专利最早可追溯到2016年1月6日,是一项发明专利“一种汽车用的电驱动系统及使用了该电驱动系统的汽车”。电驱动系统是电动车的动力“心脏”,蔚来由此开启了真正的造车之旅。

在中国地区,蔚来公布专利数量最多的一年是2019年,1230件。

其中发明专利540件,实用新型437件,外观设计253件。

一般情况下,发明专利从提交到公布,周期约18个月,一年半。

依此倒推,这批数量最大的发明专利提交时间,应该集中在2016年下半年至2017年上半年。

追溯回2017年4月份,蔚来携11辆车亮相上海国际车展,其中就有首款量产的ES8。(蔚来参展的11辆车,包括2辆国际汽联电动方程式蔚来车队赛车、6辆电动汽车蔚来EP9、1辆无人驾驶版EP9、概念车蔚来EVE及最新量产车蔚来ES8。)

可见,大量的专利积累孕育了这次产品的爆发。2017年,真正是蔚来蛰伏之后的黎明破晓。

另外,需注意的是,2013年,也就是在蔚来成立之前,蔚来也拥有5项专利,只不过这是蔚来全资收购北京阿尔特(收购后更名为北京驭锋)之后,所获得的其司所有专利。

此次收购,除了技术及专利,蔚来也获得了该公司的所有汽车工程师。

2013年,北京驭锋共有5项实用新型专利,包括汽车车身的焊接夹具、汽车的车门装具、汽车模型的移型车、合边模具、钣金件的切割定位底架及其切割定位装置。

这几项专利,虽说不算“硬核”,但也给蔚来在汽车硬件的专利布局上率先打下了基础。

在“电”上计之深远,“换电站”心血最多

新能源汽车与传统车的区别在于动力系统从机械能转为电能,其中最核心的技术是“三电”,包括电机,电池,电控。

在蔚来专利布局中,仅以电池、电机、电控/电子控制为关键词搜索,专利共计518条。

在“三电”中,“电池”相关的专利布局最多。

虽然电池是完全市场化的产品,有成熟的供应商,比如宁德时代。电芯涉及到原材料(如磷酸铁锂、三元锂),无法自主控制,但电池的核心竞争力,如自主设计生产电池组件与电池管理系统,是可以掌握在自己手里的。

翻阅蔚来电池相关专利,“电池组件”相关专利有10条;“电池管理”相关68条,涉及动力电池远程监控报警、电池冷却、电池健康评估等。

还记得2019年蔚来多起自燃事件吗,主要原因是采用了能量密度高但热稳定性差的三元锂电池。目前主流解决办法是水冷散热。

因此,在电驱动系统相关的温度控制上,可以看到蔚来下了很大功夫,仅冷却相关的专利就有51条。

另外,从充电场景来看,目前蔚来已建立起“可充可换可升级”的补能体系,共有5种补能方式,分别为专属充电桩、换电站、移动充电车、超充网络和代客充电服务。

蔚来的三大充电王牌

其中,充电桩、换电站、充电车(又称“补能车”)涉及到自主研发,被蔚来电源管理副总裁沈斐称为蔚来的三大加电王牌。

其中,相对动辄1小时的充电服务,号称3分钟就能解决的“换电”服务,是蔚来一直引以为豪,且正在巩固的护城河。沈斐曾判断,“只有换电才能让电动汽车加电的速度超越汽油车加油。”

从专利层面来看,蔚来在换电方面专利布局最多,有466条,涉及精准定位,快速拆卸,紧凑集成,灵活部署等。

其中,最新一项是今年3月初获得授权的“无线充电装置及其线圈切换方法、相关装置”发明专利,有分析指出,这项专利很可能是希望进一步完善用户全场景补能方式。

自动驾驶、智能座舱上,还需努力

英伟达CEO黄仁勋曾预测,2025年整车厂将会以接近成本价的价格卖车,而利润主要来自软件。

这意味着电动汽车的商业模式将会颠覆传统汽车的一锤子买卖,不再只是售卖硬件,后续的软件订阅增值空间更广阔。在软件订阅中,最核心的必然是自动驾驶服务。

今年年初,蔚来首款轿跑 ET7 发布会上,李斌用词是“自动驾驶”,而不再是“自动辅助驾驶”,“辅助”两字的取消,也能看出蔚来进军自动驾驶领域的野心。

美国加州是自动驾驶技术发源地,测试环境更成熟

蔚来在自动驾驶领域布局有47条专利,其中64%的专利由美国公司申请,36%在中国大陆申请,其余国家和地区均无。

其中感知层面有3项专利,其中一项“一种分布式多核异构系统”发明,更是表明能满足L4级自动驾驶感知融合的精度要求;控制层面有28项,但自动驾驶决策层的专利为0。(有且仅有的一项决策专利,归属于L2级智能驾驶领域,是“基于博弈论的驾驶员辅助系统决策方法、系统及其他”)

另外,比较有意思的是,蔚来北美公司在2019年公开了一项“自杀”式专利——当车辆识别出电力系统故障时,可以自动将车辆开到安全位置以自毁。

但比起自动驾驶领域的领先者,拥有632条专利的百度来说,蔚来的自动驾驶技术仍然任重道远。

如果将自动驾驶划归为车外智能,那么车内智能非智能座舱莫属。

在智能座舱中,最核心的技术是人车交互。

自成立之初,蔚来就在自研智能座舱,目前最关键的成果是车载人工智能系统——语音助手NOMI。

车载人工智能系统NOMI

李斌曾说,“NOMI是集强大的车载计算能力和云计算平台于一身的语音交互系统和情感引擎,它可以建立一种全新的人车交互方式。”

然而,以“交互”“对话”“机器学习”等关键词检索筛选,只有14条专利,都是发明公布类型,也就是,都还在待授权阶段。

作为“可移动的生活空间”,智能座舱的体验当然不能局限于宽敞的空间、舒适的皮质沙发以及怡人的香氛,更重要的是智能化的“贴心”。在这方面,蔚来还需努力。

卖的不是车,是一种生活方式

最后看看外观设计专利,除了占比最高的图形界面设计,以及汽车相关的设计外,比较有意思的是,在“其他”里面还有29项看似“不务正业”的产品,比如滑板车、玩具车、帽衫、保温杯、折叠伞等。这些产品大部分可以在蔚来的NIO LIFE商店里找到。

获得德国2020iF设计大奖概念奖的“蔚来”牌滑板车

“你不仅仅是在买一辆车,而是在买一张通往新的生活方式的门票。”2019年2月,蔚来李斌曾这样说到。

对于注重用户服务,致力于打造粉丝社区的蔚来来说,车不仅是代步工具,也是可移动的生活空间,更是通往中产生活的门票。这其中的想象空间,也必然比卖车来得更广泛深远。

综上,蔚来在“电”上的专利布局下了很大功夫,最重要的布局在核心服务场景“换电站”,今年蔚来正着手布局第二代换电站,计划年底冲击500座;

然而在智能化,包括自动驾驶、智能座舱等主要智能化场景上,还有很大的技术提升空间。

最后,如果你以为蔚来是卖车的,“格局太小”,它贩卖的是一种“钱景”无限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