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芯问题或仍将在一定程度上困扰车企。

8月26日,第四届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上,车规芯片企业芯驰科技联合创始人、董事长张强在接受新闻采访时表示,近日部分车用芯片价格确实有一定回落,但也只是“从非常不理性的价格回归至稍理性的价格区间”。同时他认为,车企仍将面临较长时间的芯片供应问题。

日前,芯片价格大跳水的消息引发业内广泛关注。据央视财经报道,一款意法半导体芯片是电子控制系统的核心部件,曾是2021年最紧俏的芯片产品之一,市场报价一度上涨至3500元左右一个,2022年从高位下滑至600元左右一个,降价幅度超过80%。

对此,张强表示,价格大跌的芯片是消费类芯片,而非汽车芯片。汽车芯片的价格只是“从非常不理性的价格,回归到稍微理性的价格区间,并不是跌价”。而之前涨幅较大的芯片例如MCU(微控制单元)芯片和电源芯片等,现在需求仍然较为紧张。

浙江大学微纳电子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吴汉明也在演讲中表示,综合从需求、供给两方面预判汽车芯片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预计未来总体需求将不断扩大。供给端部分芯片供给已有缓解,但多数芯片供给将持续紧张。

张强预计,MCU、电源芯片、接口芯片等种类的短缺将会一直持续到明年,因为汽车芯片的供应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供应紧张将是一个长期问题。

“从2000年开始算起,就消费类芯片来讲,一般三四年就会有一个大的下行周期。”他表示,消费类芯片体量较大、种类少,芯片厂可以提前备货,但汽车产业链十分长,从芯片到二级供应商、一级供应商、再到车厂,产业链远长于手机,加之做汽车芯片的公司数量较少,对于产业的发展需求的反映相对比较保守,“你有需求,给钱我也不增产。不像消费类的是大起大落的环境,汽车半导体下订单生产、不见订单不生产,需求增加的时候就会缺货,所以它一直保持在正常供货和紧缺供货两个状态,很少像消费类那样有大量的库存。”

张强还谈到,手机芯片和汽车芯片公司的商业逻辑和支持逻辑都不一样,因为手机零部件数量有限,而汽车零部件数量庞大,“其中一个零件不行,这个车就出不去了,就会影响其他的功能。所以在汽车芯片内部,会变成一个往复式短缺的状态,比如说某个零部件缺了,车厂说其他的也先不要了。”这也导致芯片企业普遍采取了较为保守的供应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