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经典歌曲的改编,总是高收益和高风险并存。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刺猬公社”(ID:ciweigongshe),作者 语境,编辑 石灿,经授权发布。

今年的中秋夜,有人合家团圆,有人夜整夜未眠。

睡不着的,正是西游记《敢问路在何方》的作曲家许镜清,究其原因,是他发现自己的作品被“糟蹋”了。

在今年央视中秋晚会上,歌手谭维维翻唱了一首摇滚版的《敢问路在何方》。
晚会一经播出,让不少观众大呼“毁经典”,也让许镜清彻夜未眠。
第二天下午,许镜清发了一条微博,公开表示对歌曲未取得授权和胡乱改编的强烈不满,措辞严厉,称自己“不能接受,也非常不喜欢”。

“摇滚西游记”改编被批,歌曲的“版权”和“经典”该怎么维护?

图片来源:新浪微博@新浪娱乐

有现场观众拍摄了当晚的表演,比起电视上播放的版本,效果好了不少。
不过,9月15日,谭维维还是对《敢问路在何方》的演唱诚恳致歉,表示自己很荣幸能演唱许镜清老师的作品,并称“希望下一次再有机会演绎和自己真正参与到改编时好好推敲,反复打磨,尊重您和原作者的意愿,以确保演绎的完美”。“摇滚西游记”改编被批,歌曲的“版权”和“经典”该怎么维护?

截自谭维维新浪微博

谭维维的“道歉信”是一个非常得体而诚恳的声明,但细心的网友发现,她并没有回应许镜清微博提出的一项质疑,那就是关于“版权”。

回顾一下许镜清的诉求意见,其中包含了两层意思:
其一,是编曲未经原作者同意,属于不尊重版权的行为;
其二,改编歪曲了作品本意,他个人不接受、不喜欢。

这两层意思,其实涉及两个不同的问题,因为问题本身的性质是截然不同的。

首先来讨论一下,谭维维真的不尊重版权吗?
这首改编有侵权吗?

在许镜清发微博后,“西游记片尾曲作者批谭维维改编”登上微博热搜话题榜,但这个热搜毫无疑问是“取巧”的。

许镜清在微博中批评的是作品改编,但是并没有把矛头直指演唱者谭维维。
此外,中秋晚会上的曲目改编,并不是由谭维维完成的,非要追根溯源的话,编曲人郭峻江承担的责任显然要更大。
只不过,谭维维同时作为观众熟知的明星、站在台前的演绎者,这样的身份让她不可避免地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摇滚西游记”改编被批,歌曲的“版权”和“经典”该怎么维护?

截自中秋晚会视频

谭维维比较无辜,因为在电视台、综艺节目中翻唱改编的作品,通常由平台方去厘清版权关系即可。

一首歌的音乐版权通常分为两种:
词曲著作权和录音制作者权,也就是平台需要“打通”的两关。

简单来说,词曲著作权,指的就是一首歌的词曲归谁所有。
管理一首歌词曲著作权的人,可以是创作者本人,也可以是创作者专属授权的版权公司,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OP(Original Publisher)。

录音制作者权,指的就是“词曲”演绎成的这首歌归谁所有。
管理一首歌录音制作者权的,一般都是唱片公司,负责出钱录歌、出版、发行,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SP(Sub Publisher)。

只要分别向SP和OP方打通这两项版权,就可以对他人已有作品进行表演。

由此一来,如果许镜清有授权的版权公司,只要央视向版权公司购买版权,并不需要再征得他本人的意见;
但如果许镜清本人仍拥有这首歌的词曲著作权,而他并未授权在中秋晚会上改编,那么这确实属于侵权行为。

去年闹得沸沸扬扬的“李志毛不易”事件,和此次情况相似。

2018年7月3日,音乐人李志在个人微博发表声明,向《明日之子》索赔300万,和《明日之子》制作公司之一的哇唧唧哇展开了一场维权大战。

“摇滚西游记”改编被批,歌曲的“版权”和“经典”该怎么维护?

李志声明部分内容

李志和毛不易方面的版权纠纷始于2018年1月,毛不易在一场《明日之子》巡演中,未经授权翻唱了李志的原创作品《关于郑州的记忆》,因为是商业演出,所以涉及到了侵权。

此后,2018年6月,《明日之子》第二季选手邱虹凯,又未经授权现场翻唱了李志的原创作品《天空之城》,不仅如此,《明日之子》中的歌曲翻唱还涉侵权包括赵雷在内的其他音乐人。

尽管矛盾在哇唧唧哇的责任推卸下愈演愈烈,但李志团队明确表示,选择翻唱的毛不易等人并无责任,版权问题的责任要归咎于演出主办方与节目制作公司。

“摇滚西游记”改编被批,歌曲的“版权”和“经典”该怎么维护?

图片来源:芒果妈妈

这样的版权纠纷在综艺节目中屡见不鲜。

2012年《中国好声音》第一季热播时,热门选手李代沫就遭遇环球唱片公司一纸律师函,被控侵权。
他对曲婉婷《我的歌声里》的重新演绎,虽打动人心,却并未取得曲婉婷或环球方面的歌曲授权。

不授权的翻唱容易,但音乐人维权耗费的精力成本高。

随着各类音乐综艺的兴起,“先上车后补票”的音乐版权纠纷更加频繁。
《歌手
》《梦想的声音》《跨界歌王》等音乐节目均陷入过版权纠纷,有些节目还屡次陷入侵权风波。

例如,2013年,羽泉组合在《我是歌手》中演唱《烛光里的妈妈》涉嫌侵犯歌曲词曲著作权;
2017年,迪玛希在《歌手》未获授权的情况下,演唱了维塔斯的著名曲目《Opera2》;
2019年,《歌手》半决赛舞台上演唱的4首皇后乐队歌曲——《Love Of My Life》《We Will Rock You》《Bohemian Rhapsody》《We Are The Champions》,也同样未经皇后乐队版权方索雅音乐授权……

“摇滚西游记”改编被批,歌曲的“版权”和“经典”该怎么维护?

图片
来源:新京报

除了版权问题,音乐综艺的流行同样引爆了对“经典作品”改编的争议。

这也是许镜清控诉的另一个重要原因,他认为“唱功再好,风格再炫”,也不能抵消它“歪曲原作品本意”的不合时宜,大多数网友也不太能接受这样的改编,表示为什么不请原唱来表演。

其实,这不是《敢问路在何方》第一次被改为摇滚,不知道许镜清老师有没有听过2008年痛仰乐队的翻唱?
在中秋晚会事件后,在网易云音乐平台上,很多网友纷纷来痛仰乐队翻唱的评论区打卡,操心是否清了版权。

评论区对痛仰乐队的翻唱也褒贬不一,有人认为是改得最好的一版,“原版唱的是结局,是修成正果的轻松愉悦愉悦;
痛仰唱的是路上,是睁眼便是困苦艰难”;
有人觉得意境不对,“听得出来师徒四人其实非常不想取经”。

“摇滚西游记”改编被批,歌曲的“版权”和“经典”该怎么维护?

截自痛仰乐队《敢问路在何方》的网易云音乐评论区

这首歌所属专辑《你在红楼 我在西游》,包含《西游记》《红楼梦》部分曲目的改编,大概率没有版权问题

这也不是谭维维第一次陷入“金曲改编”风波。

2018年12月,谭维维在《梦想的声音》节目中改编金曲《刀剑如梦》致敬金庸,在林俊杰等一众导师欢呼捧场的同时,也受到了部分网友的“怒声”质疑。

12月8日晚,谭维维发长文回应此事,无数个读者心中必然有无数个令狐冲,新的改编,就是她对武侠、对人物的重新解读。
在音乐上,她希望不断突破自我,努力不被定义,“音乐创作是需要态度的,无论成败,再好的经典再好的旋律,如果没有具备可进化性的核心旋律以及态度,也不会永远的屹立不倒的”。

“摇滚西游记”改编被批,歌曲的“版权”和“经典”该怎么维护?

图片来源:网易娱乐

有突破和创新的勇气,精神可嘉。
但对经典歌曲的改编,总是高收益和高风险并存。

它的风险来自于两个方面。
一是,经典歌曲之所以成为经典,首先它的艺术水平肯定达到了一定高度,想要有所突破肯定是不容易的,而且“博眼球”、哗众取宠一类的改编还会适得其反,失去民心。
不过这也意味着,改编一旦有了突破,就会成为新的经典。

二是,经典往往伴随着情怀。
情怀是什么呢?
就是周杰伦出了新歌《说好不哭》,就算有人说不好听你还是毅然决然地打钱支持。
对人有情怀,对歌也是一样,更何况歌曲背后通常也有人(一般是原唱)的因素在。
一首经典的歌可能会对一代人或某个群体有很深的影响,前奏一响起,听众会不自觉有先入为主的印象,更难走出原版的“舒适圈”。

2014年,《中国好歌曲》的一期节目对霍尊的《卷珠帘》进行了改编,新作品一改婉约的风格,但观众对“大气”的编曲并不买账。
现场乐评团的成员丁博认为,“大家会觉得这首歌是江南小镇那边对情人的感情,比较轻柔”,而加了新的配器之后,就对失去了原本的清新婉约。

即使到了现在,音乐风格元素越来越丰富多元,改编曲目也已经不再是什么新鲜的操作,但是无论是音乐人还是听众对一些歌曲仍会有自己根深蒂固的“Sterotype”,类似于刻板印象。

比如《声入人心2》最新一期(第九期)的节目中,徐均朔演唱组带来了四重唱《生长》,改编自美国摇滚乐队梦龙乐队(Imagine Dragons)的《Beliver》。

“摇滚西游记”改编被批,歌曲的“版权”和“经典”该怎么维护?

图片来源:新浪微博@均朔

歌曲进行了重新编排和中文译配,也配合节目特点加入了美声元素。
无论从编曲本身还是和声效果来说,都是一首质量不错的作品。
在节目第9期的QQ音乐榜单中,这首歌在六组竞演歌曲中名列第二,受到观众的喜爱。

但在视频播放时,有梦龙的歌迷,甚至在歌曲前奏刚响起,还没听到歌词的情况下,就刷起了弹幕“乱改”“难听”“垃圾”一类的评论。

一首歌曲,特别是经典歌曲,需要被定义为“应该是这样”吗?

它应该有一个“应该的样子”,但同样可以被打破重塑。
只不过最难的是,重塑该有一个“尺度”,但它又很难定义,因为这个度在不同人的眼中的标准是不同的。

许镜清坚持的经典没错,但是在严肃对待作品的基础上,进行改编也没错,只要版权问题解决了。
最后还能在争议中留下来的改编,不会离经典太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