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关注公司:腾讯、华为、拼多多、WeWork、软银、特斯拉

“精选头条”是一个周更栏目,为你梳理当周值得关注的公司和商业新闻。“精选头条”由多篇短新闻构成,内容均来自订阅专栏《每日商业精选》。 

以下是本周(10月21日-10月25日)值得关注的公司和商业新闻:

微信对“砍一刀”说不,社交电商需要找到新玩法

相信很多人都在微信里收到过朋友发来的砍价链接,今后,类似“帮忙砍一刀”这样的砍价、拼团链接将被微信“封杀”。微信官方日前发布了《微信外部链接内容管理规范》的修订版,对一些违规内容进行了规范,主要包括:不可违规使用用户头像;不可诱导、误导下载/跳转;不可进行好友助力、加速、砍价、任务收集等违规活动;不可违规拼团等。修订之后的规范将于10月28日正式实施。 

通过微信平台进行社交裂变,是社交电商低成本获取用户的重要手段。如今微信规范从严,会导致社交电商的获客成本大幅增加。不过,数字化转型战略顾问唐兴通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认为,从长期来看,社交电商兴起的原因是因为颠覆了传统经销商模式下的中心化销售渠道,核心是去中心化的新型供应链关系。因此,社交电商仍有发展空间。 

延伸阅读:“砍一刀”“求加速”微信说不,社交电商要变天? 

软银50亿美元再救WeWork,投出去的钱还收得回来吗?

本周,共享办公巨头WeWork宣布,与软银达成共计95亿美元的融资协议,其中包括50亿美元新资金,至多30亿美元的现有股东股份收购要约,以及先前承诺的15亿美元注资。交易完成后,软银将持有WeWork约80%的股份,但并未获得控制权。据路透社统计,截至目前,软银已经在WeWork身上投资超过130亿美元。不过,2019年年初至今,WeWork估值从487亿美元缩水至80亿美元。 

知情人士对《纽约时报》表示,过去几周,软银高管一直在为WeWork制定新的商业计划,包括裁员、出售和关闭不产生利润的部门、从三年内无法实现盈利的城市退出、提高部分收入表现不错的城市(如纽约和伦敦)的办公空间租金等。可以预见,从人员管理到业务变动,WeWork要经历的调整期不会短,软银最终能否收回投资还是未知数。 

延伸阅读:

最前线 | 罢免创始人诺伊曼后,孙正义又向WeWork砸了50亿美元

最前线 | WeWork“命悬一线”,软银或成其“救命稻草”  

华为低调发布Mate X,困境中的折叠屏手机未来可期 

10月23日,华为发布了首款折叠手机Mate X,支持5G双模,国行版售价高达16999元。这款折叠屏手机原定发布时间为年中,但在三星折叠屏手机接连出现问题后,华为折叠手机Mate X开始大量调整,发布时间推迟到了现在。目前折叠屏手机售价较高,主要消费人群是行业人士和科技发烧友等。要想走向大众,折叠屏手机不仅要解决工艺问题,还要满足便携和便宜的市场需求。

折叠屏手机有很大的技术难度。首先,折叠屏的OLED结构设计复杂,对材料要求高,直接导致产品良率爬坡,铰链使用寿命预计仅约2万次(中信证券报告),不能满足用户的常规需求。其次,折叠手机采用的柔性OLED让封装更加困难。此外,应用生态构建也是问题,生态如果不完备,折叠屏手机就徒有炫酷的外表,无法提升用户体验。不过,业界对于折叠屏前景多持乐观态度,折叠屏不仅有大于当前主流全面屏手机一倍的屏幕,还可以获得“手机+平板”、分屏操作等新颖的交互体验。 

延伸阅读:焦点分析 | 华为折叠手机发布了,但折叠机的春天还没有来 

拼多多市值超越京东,电商第二名的争夺更激烈了 

双十一电商大战还未开打,拼多多抢先获得了资本市场的助推。10月24日,拼多多股价大涨12.56%,464亿美元的总市值让拼多多超越京东,成为中国市值第四高的互联网上市公司。靠下沉市场起家的拼多多,正在积极进军“五环内”。黄峥在Q2财报会上表示,拼多多6月GMV的一半(48%)来自一二线城市。在积极扩张的同时,拼多多的亏损也有明显改善,二季度净亏损10亿元,与去年同期亏损64.9亿元相比,大幅收窄。 

申万宏源的一份报告认为,在今年三季度,拼多多通过社交类游戏和活动吸引了不少新买家,有望提前达到5亿以上的年度活跃用户,一二线用户占比也可能会更高。不过,川财证券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杨欧雯在接受《中国证券报》采访时表示,虽然拼多多未来业绩有较大的成长潜力,但需要注意的是,拼多多比较依赖现金流,而传统互联网企业则更依靠技术革新。

延伸阅读:焦点分析丨京东“偷师”拼多多,能否青出于蓝胜于蓝? 

意外盈利、上海工厂进度超前,特斯拉Q3制造了一些惊喜 

今年Q3,特斯拉实现营收63.03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减少了8%,略低于分析师预期。不过,由于当季很好地控制了运营成本,特斯拉净利润达1.43亿美元,年内首次扭亏为盈。特斯拉还透露,上海工厂已经启动试生产,较原计划提前。本季度,特斯拉汽车业务的毛利率上升到22.8% ,高于第二季度的18.9%。利润率提高的部分原因是,特斯拉确认了与自动驾驶软件升级相关的递延收入,约为3000万美元。 

特斯拉预计,上海工厂的Model 3年产能为15万辆,与美国的Model 3的生产系统相比,上海工厂每单位产能的成本要低大约65%。鉴于中国仍是中型豪华轿车的最大市场,且Model 3的价格与中型燃油车价格相当,Model 3或许会收获不错的销售表现。然而,据作者邱晓芬了解,与进口Model 3相比,特斯拉第一款国产车型——Model 3标准续航升级版,目前在续航里程、销售价格以及车内应用适配方面,尚不具备太高的性价比。 

延伸阅读:特斯拉三季度扭亏为盈,上海工厂将成逆袭关键?

 

以上内容节选自专栏《每日商业精选》,如果想了解更多深度资讯主编观点,欢迎订阅,限时优惠1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