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魅力的人,都有自己的价值系统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混沌大学”(ID:hundun-university),作者杨天真。

很多人的成就,并不是因为他拥有什么样特别长的优点,反而是因为那个缺点,不断地驱动着他去做某些事情。——杨天真壹心娱乐创始人、CEO

今天所讲的,是底层的逻辑,是我工作这么多年,抽丝剥茧之后,提炼出来的最简单也是最核心的东西,希望能帮到你。

杨天真,中国最大规模经纪公司壹心娱乐创始人、CEO,是目前中国最具影响力的经纪人之一,独创了个人品牌营销方法论和危机公关处理方法论,2014年与合伙人共同创立壹心娱乐,开启了中国经纪定制化服务的新模式。

打造个人品牌提升你自己的竞争力

个人品牌究竟有什么用?很多人都忽视了。

举个例子,今天我们公司再去签约艺人,我能获得信任的时间一定比别人要快,因为你已经有无数成功案例为你的品牌背书了。

这其实就是品牌效应。所以,如果你想提升自己的竞争力,一定得有个人品牌意识。

杨天真:成就你的可能是“缺点”

个人品牌会帮你建立认知。比如成龙的标签就是“中国”,所以他在各种国际活动中都会穿唐装、中山装等等。

那么,该如何理解个人品牌吗?有两个关键词,个人+品牌。

首先,你要充分理解“人”,理解人的缺憾以及特点。

简单说,大部分人都会陷在以下三个困扰里,却不自知:

①分不清事情和情绪。很多事情来的时候,我们会先产生情绪,然后用情绪去决策,而不是根据事情本身决策。

②分不清目标和手段。当出发点正确时,我们就会觉得所有的事情都是对的,其实不是。

③分不清自我和反馈。这个东西到底是你自己想要的,还是别人鼓励你或者别人期待你想要的,你并不清楚。

当然,人也是有特点的,比如:

真实。人不是一个创造出来的品牌,而是活生生存在的个体,不可能长期造假,或者长期在生活里扮演一个人;

丰富。每个人身上都可能混合了很多互相冲突的东西,是矛盾的;

多变。人生成长的每个阶段都不一样,品牌可以长久坚持,但人会因为遇到的事和人的不同,而发生变化。

现在,理解了人的缺憾和特点,接下来,我们再来看品牌是什么。

相对于个人,品牌会更具稳定性(长期不变)、知名度(广而告之)和信誉度(信用背书)。比如走进超市,你一定会首选你认知的那个品牌。

以上就是个人+品牌的完整含义,只有充分理解,你才能很好地把握下一步——

实现好营销带来真正的关注度、流量和转化

营销就是炒作?就是不断地花钱?

我并不认同。

真正的营销其实是个过程:截取你的个人特性,然后选择相应的媒介,投放到该投放的大众那里。

很多人做营销方案时,想的就是我要炸、我要有效果、我要有轰动,可营销做出来确实轰动,但却没转化,为什么呢?没找准投放人群,没有把内容给到那些真正想看的人。

而营销的本质,如李叫兽所说,是以满足对方需求的手段,实现自己的目的。

所以,要做好营销,一定要协调好个人品牌、媒介与大众的关系,才能真正为你的个人品牌带来关注度、流量和转化。

杨天真:成就你的可能是“缺点”

接下来,我们来重点分析下媒介与大众两个重要环节:

▍媒介:

杨天真:成就你的可能是“缺点”

线上媒介是移动空间,线下媒介是静止空间,每一个平台都有不同的属性。做内容传播时,如果你将同一内容投放所有平台,其实是无效的。因为在这个平台有反馈的东西,在另外的平台可能就没用。

举个例子,包先生是个非常有名的微信公众号,专门买包,微信文章篇篇10万+。包先生也是我的好朋友,但他在小红书推广时,刚开始时就不太顺利。为什么他的内容在微信端很火但在小红书上就不灵?他自己也在慢慢调整。

所以,我认为,所谓的IP,其实并没有一个广泛的意义,IP一定是特定存在于某一种语境空间里的。要创造出新的适合新平台的内容,才能使这个IP更强势。

▍大众:

只有掌握大众心理的共性问题,我们才能更明确地知道,创造什么样的内容,实现利益最大化。

一般而言,大众一般具有如下的心理特点:

喜恶同因

为什么这些人会讨厌我,想想看,为什么有些人会喜欢你吧,对吧?其实都是同样的原因。

杨天真:成就你的可能是“缺点”

比如这是欧阳娜娜的一组图,粉丝可能觉得好美,但黑粉呢,就会觉得好丑。

所以,我们要深刻理解喜恶同因这件事情,要想好的是,我们希望获得什么样的人的喜欢,同时要承受什么样的人讨厌,然后去做这件事情就可以了。

因为让喜欢你和讨厌你的人达成共识,这是不可能的。

众口难调

看下图,想想看,为什么一般评分很高的电影,受众却不一定高呢?众口难调。

杨天真:成就你的可能是“缺点”

如果我们做一个小众产品,一定要控制好口碑,一定要让那些最可能喜欢上这个产品的人先看它,先用它,先体验它,然后再进入大众市场,才有可能博得一线生机。

刻板印象

大众非常懒,他们习惯根据本能,根据最短信息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做第一反应,这就是刻板印象。比如今天看到一个很胖的人,大众的第一反应就是他不健康。

所以,你给出去的最外化的关键反应词,很重要,直接决定了大众的结论。

5个步骤成就个人品牌进阶为一个真正有魅力的人

接下来,要实现完整的个人品牌管理,具体来讲,究竟该怎样做呢?以下是完整步骤,详细如下:

杨天真:成就你的可能是“缺点”

1、精准定位

什么是精准定位?就是要充分了解自己。大部分个人品牌营销的失败其实多是因为做不好这点。

举个例子,我一般面试一个人是半个小时,当面试到第10分钟时,我通常都会问同一个问题,你认为你最大的优点是什么?如果这个人说的优点,和我跟他聊完10分钟以后对他优点的认知不一致,我可能就不会用他了。因为我觉得这个人,要么不了解自己,要么不敢于表达自己的优点。

再比如,我曾经面试过一个长的非常帅的男孩,然后我问他最大的优点是什么?他说勤奋,我就没有录用他。因为我觉得你最大的优点就是长的帅啊,你要清楚的知道这一点,并且运用在你的工作里。

为什么?因为勤奋是我无法通过面试感知到的。你一定要用最短时间内可以被感知到的那个优点,作为个人定位。

定位不等于人设

很多文章形容我时,会说我是“人设女王”,我并不认同。

人设来自哪里?人设是剧本创作里的一个词。我自己是学导演专业的,当我们写剧本时,我们会先做人物设定,多大年龄、干什么的、什么性格、遇到事会怎么样……这叫人设。

也就是说,人设是凭空创造出来的,想象中的设定。

但定位不是,定位是找到自己已有的特质,去放大它,是建立在一个真实人的基础上,而不是凭空创造特质。

三个关键步骤

具体而言,该如何精准定位呢?有三个步骤:

①认知自我。

你要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优点,也要清楚地知道自己的缺点,才能最终做到趋利避害。

人是造不了假的,一个人身上一定是有好的地方和不好的地方,我们要做的事情就是,把好的地方放大,不好的地方,缩小它就可以了。

比如,为什么有的人参加了真人秀是圈粉的,有的人是脱粉的?是因为真人秀的某些内容设置,放大了他的优点,或者放大了他的缺点。

并且,我最近有一个比较深刻的认知,就是一个人的成就,往往是由他的优点和缺点共同决定的,并且,很多人的成就,并不是因为他拥有什么样特别长的优点,反而是因为那个缺点,不断地驱动着他去做某些事情。

②找关键词。

关键词是什么?就是用一个词语来总结你自己,并且要在短时间内可以让大家马上理解是什么。

③明确定位。

这是我自己画的一张图,我们在做每一个艺人分析时,我都会做这件事情——

杨天真:成就你的可能是“缺点”

把每一个艺人的长板、中板跟短板写出来,然后把它分配在变和不变的地方。那个永远不会变化的长板,就是他的核心动能和主要内容输出。

比如有的人演技非常好,这件事是不会变的,他的演技只可能是越来越好,那他主要的内容输出就是演戏;有的人表达能力特别强,那你就应该多让他参加一些充分发挥他表达能力的节目。

就是说,你要清楚地知道自己的长板、中板、短板各自是什么,然后把短板藏起来,中板做一些调整,期待它变化,长板不变的东西,尽可能地去展现它。

这是一个特别简单的公式,人人都可以来操作。

2、创造内容

包括穿什么、说什么、做什么,就这三点。

举个例子,比如穿什么。下图是我们公司的几位女艺人,张雨绮、陈数、春夏、欧阳娜娜、宋佳、马伊琍。

杨天真:成就你的可能是“缺点”

这几位,看一眼图片,就知道他们截然不同的个性:张雨绮,性感霸气;陈数,优雅知性;春夏,古灵惊怪;欧阳娜娜,青春活力;宋佳,时髦帅气;马伊琍,简约干练。

其实,当你想短时间内让别人理解你是谁时,外形设计是最短的路径,穿什么是最快的,因为它就是第一印象。

3、投放渠道

当下,无论是在美国还是中国,个人媒体渠道已经是最重要的渠道。比如JustinBieber发新歌,一定是先发到他的个人官方渠道,比如INS、Twitter、Facebook,而媒体或是电台,其实都已经变成了配套。

所以,经营个人平台,已经成为经营个人品牌的重要环节。

4、收集反馈

明确了自我目标和价值排序之后,别人的观点是否对你重要呢?大家一定要想明白这个问题。

我跟这么多艺人合作,发现一个特点,就是很多艺人,会活在别人对他们的期望里,活在别人对他们的要求里,活在别人对他们的肯定里。

我自己是不认同这个价值观的。

因为别人的肯定,是最不稳定的一件事情,他们随时会变。如果你把自己的价值系统建立在别人那里,很累。

只有建立自己的价值系统,才能真正成为一个有魅力的人。

所以,做个人品牌管理,一定是先明确自我目标,然后把自己的价值排序列出来,先什么再什么,哪些事情对我重要,真正建立好自己的价值系统。

5、持续迭代

产品需要迭代创新,但核心内容可能不会发生变化,简约就简约,繁复就繁复,华丽就华丽。

但对个人来讲,其所传递的中心思想,每个阶段可能都是变化的。这个时候,一定要做好两件事:

认知升级,不断了解自己

理解环境,不断寻找差异

举个例子,比如韩寒,他为什么能保持这么高的品牌含量?是因为他身上永远存在着差异化,永远都在做一些跟大部分人不一样的选择,比如拒绝高考、当赛车手、做电影导演。

所以,我觉得他自己是不断地在跨越非连续性,创造出新内容。

这其实也是一个内观(了解自己)和外观(适应环境)的过程,重要的是找到自己可做、并且可做好的事情,持续迭代。

最后

在处理所有关于“人”的工作过程中,我始终都在强调的东西是:

第一,目的是什么。

第二,你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你想用什么样的方式解决。

就是说,如果你不清楚目标,你不真正的了解自己,你永远不可能做出正确的决策。

而自我认知和自我理解其实是每一个人成长的必修课,包括所有的危机,其实都是好事情,因为危机是一个碰撞,它会让你看到你自己在这个事情上的反馈,它会帮你了解你是个什么样的人。

所以我建议大家尝试做自己的经纪人,给自己做品牌定位,提升个人品牌价值。

因为做这件事,不仅是为了让你成为一个有影响力的人,而是帮你理解自己,理解自己可被利用的价值,然后更好地成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