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by Tom Sodoge on Unsplash,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X博士(ID:doctorx666),作者: AKATSUKI

△插画:Lynn

当个潮人着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以前,网络不发达的时候,街头潮人们想买最IN的球鞋都要忍受着春夏秋冬的恶劣气候和高额溢价率,去当地的原始形态买手店外排队。得像僵尸世界大战里的丧尸一样往里挤,才能拥有接近限量球鞋的机会。

就算是排进去了,也怯生生地不敢摸、大脚丫子连试都不敢试,跟老板大约报个尺码,就赶紧给钱抱着跑走。

△ 北京正火,鞋迷们的线下聚集地

科技改变了Sneakerhead的悲惨生活,微信、二手倒卖市场、大电商的出现让他们拥有了不用罚站就能轻易拥有限量球鞋的机会;只需要划拉两下手机,便能解决过去得用半天才能达到触及的青年鞋之梦。

进化的结果你看得见,越来越多的人都爱上了球鞋;即便你不懂鞋,去三里屯走一圈,看看中国潮人们的球鞋重影度,便能总结出来时下爆款到底是啥。

就像所有的悲剧多以快乐开头的道理一样,很快,潮人们就发现随美梦而来的另一面,是噩梦。

被高利润勾引而来的假鞋,如《魔戒》里破门而入的魔多大军一般恐怖。让他们发现曾经的爱好正被解构成生意,而且还是属于那种全凭眼力与经验的古玩式生意。

△ 在鞋迷的心中,球鞋的分量比自己脑袋瓜子大

一般来说,人与人交往看的都是脸,但对于潮人来说,却是狭路相逢先看鞋。鞋,就是新时代青年的一张圈层通行卡,真假当然重要。

当你的球鞋一旦被认定是假货,就基本上会被某种圈子踢出去,成为出局者,变成丢脸的人。

鉴别方式全领域覆盖,每一个年轻人扎堆的地都算得上是潮人修罗场。

只要穿价值超过2000块的球鞋,就会自动获得试炼入场劵;试炼靠眼神交锋,往往不过数秒;但就这数秒,既是给你定性的期末考。

就算是有关球鞋寥寥数语的闲聊,也变成了一场暗战。比如,你要是说自己那双跟潮牌OFF WHITE联名的AJ1是花6000块在微商拿的,那就肯定是假的;因为球鞋市场没有捡漏,真实价格早就突破20000。

时间、渠道、价格的数据准确性是潮人的必备知识,如果一问三不知、或是答错,则必然是个Faker,如果人都是Faker,那么脚上的鞋也就是必定在人心里是假鞋。

人们自行研发了些许鉴定野招,比如说:白YEEZY前年刚上那会儿,通勤高峰敢穿的,都会被大概率认作是假鞋,对于他们来说:踩自己限量球鞋就相当于踩自己的脸,谁愿意自己的真脸被人踩呢?

即便风险如此,有些人还是愿意铤而走险,去买假鞋实现自己的潮流梦。所以,全世界假鞋boy如何隐藏自己这件事,已经变成了一门学术。

他们在虎扑上、贴吧里,搜寻着贴着中国某南方鞋场合格证的过验级球鞋,让卖家不厌其烦发细节照片,盘算着这双球鞋瞒过或同事、或同学、或朋友锐利目光的概率,想让他们意识到自己也是个有实力的弄潮儿。

△ 境外知乎的老外与国内人民心相连,都想知道哪里能买到以假乱真的好鞋

比假鞋男孩在生态链还低一档的是,没有球鞋知识的缺课男孩,一言以蔽之,就是买一眼假球鞋的无知boy。

他们很有可能为图便宜在尼日利亚亚马逊上,买一双MADE IN CHINA的低仿球鞋。

△ 非洲亚马逊 – JUMIA

据我观察,这些知假买假的人,大多在买的时候就已准备好了话术,以应付别人关于球鞋的你问我答。

这类人的回答相当有意思;每当谈及出处,他们大概率不是说海外亲戚带回来的就是朋友送的,反正绝对不是自己买的。

这样一来,就算被大佬发现是假,他们也是受害者,而不是主动购买假鞋的匪克尔。另一方面,如果碰见不太懂球鞋的人,自然会被你“国外”的那套说辞给唬住。

还有些死鸭子嘴硬性选手。一旦被人发现是假的,他们就会像孔乙己一样梗着脖子、涨红着脸,大声吵吵:“怎么会是假的,我是真金白银买的!”

就算被实锤,他们也不会认输;在虎扑上、贴吧里,总会有这群人发布买假鞋是明智之选的帖子,他们会用各种理由把知假穿假的理由正当化,把穿假鞋当作自己聪明睿智的一个例证,也算的上是最后的倔强。

△ 只不过他们的说辞,都会被Sneakerhead大骂一顿

越是嘴硬的人越是丢人,相反那些勇于承认自己买假鞋的人,却能跳脱出鄙视链,突破这套野生潜规则。

不过,比买假鞋更惨的是:那些花真鞋的钱买到假鞋的人。

年轻人都爱跟着潮流走,球鞋文化对于很多人来说是陌生的,对于他们来说更像是一个符号、一个标签,帖上了才能跟上形势。

上班摸鱼的时候看看朋友圈,被微商的话术一打动就激情下单。隔几天穿到单位一亮相,就被懂得人指指点点,问你:这配色官方都没出过,你是跟那买的?

当你回头找代购理论的时候,一句代购产品不退不换,会让你意识到自己花了大价钱买到的是鄙夷的指指点点,就像是把自己推向公开处刑现场一样。

除了这种啥也不懂买到假鞋以外,更多是防不胜防。

现在,假鞋产业太猖獗、技术也太精湛;所以很多平台和各种大店,都跟P2P雪崩一样被爆售假。

△ 去年耐克官方旗舰店被爆售假,最后发现是被人玩了狸猫换太子

毫不夸张的讲,鞋市现在就是座间谍之都,小心谨慎才能不会被动买假、不会让人揪出来公开鞭尸。

△ 某鉴定师在采访中如是说

为了不让自己被调包,商家装上了防盗扣;为了避免自己买到假鞋,潮人们开始为鉴定加码。

一次花5-8块的鉴定换来“真”字印戳,会让他们悬着的心落地、获得像是躺在妈妈臂弯里的婴儿一样的安全感。

这是他们维系自己Sneakerhead身份纯度的唯一稻草,以至于当鉴定师勾结莆田鞋贩传言遍天飞的时候:他们依旧选择相信,并不是因为他们傻,而是因为他们早就没得选。

更多超脱消费品的意义,也被囊括在球鞋之中。

对于鞋迷们来说,一个人脚下的鞋是真是假,和这个人的地位、身份、消费水平甚至人品有直接联系,鞋,仿佛代表着对方的一切。

但鞋迷们并不知道,对于更多的人来说,鞋,可能只是生活中极微不足道的、不值一提小小构成。

当你准备好了一切知识、专业技能,隔着三米远就看出了他的球鞋是双假货,准备好心提醒,或是当中揭穿,并期待着他脸色大变时:

“诶!哥们儿!你这鞋成色不太对吧?”

往往这样的回复会让鞋迷们受到降维打击,就像当头棒喝:

“没错,就是假的啊。”

然后,他用眼睛毫无顾忌地直视你,彷佛在问你:咋地啊?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X博士(ID:doctorx666),作者: AKATSUK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