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于中介业务。

近年来,跨境医疗患者人数逐步攀升。相关数据显示,在高净值人群快速发展和老龄化趋势下,2017年国内赴海外医疗机构看病患者人数已经超过50万。不过,也受限于成本问题,出国就医也被诸多业内人士所诟病,因为它除了涉及病人本身的治疗和服务费用,还会有家属陪同成本、异地生活成本,以及家属因陪同无法工作所失去的收入等等。

对此,在上个月举办的首届国际医疗保险论坛上,有专家指出,从全球看,高端商业的医疗保险和高端医疗服务的结合必须是双轮驱动。QTC Care CEO 陆奕在接受采访时指出,“2019年所有中国海外就医的整个市场在30亿人民币左右,但这30亿目前为止大部分人都是自掏腰包;我觉得如果普通家庭每年只要支付3000块钱的情况下就能出去,可能就会有100倍或1000倍的人未来生病时也能去海外治疗,这个市场规模应该会指数级增长。”

不过,目前,在国内以公立医疗机构占主导的情况下,商业医疗保险未能充分发展,尤其是高端健康险的发展还不是很充分,抑制了这一市场的发展。支付方缺位与跨境医疗需求的不匹配成为市场的一大矛盾尽管近年来高端医疗保险保额持续走高,被市场看好,各大企业纷纷试水,但少有成功者。

跨境医疗添新变量,「QTC Care」用高端医疗险和家庭服务建立诊疗闭环

图片来源:东方IC

问题出在哪、该如何解决成为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有业内人士指出,原因有二:首先,本土和外籍人士对高端医疗需求性质完全不同,目前市面上针对外籍人士的产品很难同时满足本土人士海外就诊的需要;其次,产品设计和风控,服务效率跟不上。

先抛开产品本身的技术和效率不谈,那是否有能为本土人士“量身订做”的险种呢?QTC Care便在海外医疗服务基础上探索出了国际医疗保险新模式,即与保险公司联合开发并上市了一款长期海外癌症医疗保险,其终身保额600万,服务内容包括首次确诊及每次后续癌症和癌前病变,提供海外专家第二诊疗意见服务,出国就诊及归国后的随访和持续用药服务。

QTC Care由跨境医疗起家,成立之初业务重心为肿瘤一站式管理平台,即依托美国肿瘤医疗资源,为中国患者提供肿瘤防治咨询、赴美体检、国际远程视频诊疗以及赴美就医等服务。它曾获得腾讯领投近5000万元A轮融资。

随着对市场的进一步了解,QTC Care业务升级为可量化疾病防控目标的健康科技公司(曾对此有过详细报道),而率先要做的便是引入保险。陆奕告诉,“保险本身是一个非常难的对象,医疗本身也是非常难的对象,QTC Care 希望能把这两个产品结合起来,保险撬动控费,数据驱动健康。”

其实,跨境医疗服务商探索高端健康保险早已不算新鲜事,像2017年11月,盛诺一家就与美国最大健康保险公司——美国联合健康保险(UHC)合作,推出“中国自费患者赴美治疗控费计划”,试图为出国看病客户减轻经济负担。不过,QTC Care想做的不止于此。

具体来说,QTC Care在保险服务中纳入了两款“电子药”:其中“米茶计划——减肥电子药”意在以大数据为基础的行为干预方案,通过移动互联网帮助参与者减重从而达到降低慢性疾病及重疾风险的目的;另外,“木棉花计划 — 抗癌电子药”则是基于循证医学,通过线上行为干预模式,旨在帮助肿瘤患者家庭提升生活质量,降低整体医疗支出,以减轻前文所提到的患者治疗之外的家庭人员的负担。

陆奕告诉,两款产品同时推出有一个底层逻辑,即首先通过米茶计划把重大疾病的高风险变成低风险;即便有部分会得病,则可使用QTC Care的重症医疗服务,另外对于承受重大压力的亲属,木棉花计划也能发挥作用,“这些东西综合起来,都是为家庭提供一个完整的闭环式解决方案”。

不过,闭环式的解决方案也有赖于公司对保险产品设计和销售的深度参与。据陆奕介绍,QTC会和保险公司一起深度设计产品,保险公司虽然很懂保险,但对于肿瘤客户到底想什么没那么了解,QTC会帮助它一起把客户所需打包到至保险产品中来;然后,保险公司会进行定价发布;接着,QTC会帮助培训所有保险营销员;当客户一旦生病,QTC 所有服务就会跟上,并整合美国医院资源。

另外,还有业内人士指出,高端医疗保险裹足不前还面对另一个困境,即产品,服务和风控跟不上;另外,大都从直付,理赔效率,医院网络上下手,在专家网络和后期康复上还比较欠缺。

如何突破相应的难点呢?陆奕解释到,“我们觉得即使患者去了美国治疗最终也会回到中国,因此会希望他在美国所有疗程都能有很好的病例给到中国医生,以便开展后续治疗,还可把这部分再给到美国当时治疗的专家来看,为此,我们自主研发了一个病例系统,它既符合美国政策、也符合中国的二级等保,所有病人病例都会集中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