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和鲁豫许知远丁丁张姜思达聊天么?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网娱观察”(ID:wldygc2016),作者 苏苏。

“这大概是鲁豫做过的最好的节目了”。

在最近优酷的纪实访谈综艺《豫见后来》里,鲁豫一改往日的距离感,放低“姿态”和位置,像一股温柔的风,陪着“追星(刘德华)女孩”杨丽娟说出了那句迟来的忏悔——“人生重来不会再那样”。

另一边的腾讯视频,带有强烈知识分子风格的《十三邀》,不觉做到了第四季。节目里,许知远仍困惑于时代,面对镜头还是没学会放松,无论邀请嘉宾还是节目议题,他的个人风格仍是节目最大的标签。

某种程度上可看作“姜思达版《十三邀》”的《仅三天可见》,和友台《奇葩说6》“撞期”上线,友台的老奇葩们依旧生猛,姜思达的新访谈节目也不遑多让上了几个热搜,火药味十足。

“内娱访谈F4”的聊天密码

一些粉丝和观众说,这个新“社交实验”还是《透明人》熟悉的味道,也有几分《陷入姜局》的影子。

丁丁张,还是像一位温暖熟悉的老朋友,仍在坚持“送一百位女孩回家”,不间断送到了第三季。小而美的她综艺《百女3》成为搜狐视频内容商业价值和品质力作的代表。

回看近一两个月,《百女3》《十三邀》《豫见后来》《仅三天可见》,纪实类访谈综艺扎堆上线。热搜不断,话题不止,眼看个个豆瓣评分日益见涨,观众似乎也并没有审美疲劳趋势。

在追求快娱乐,快节奏,短视频消费市场日益壮大的当下,是什么促使我们纷纷入了访谈节目的坑?

首先,节目的“IP化”无疑打开了市场的第一道关口。陈鲁豫,许知远,姜思达,丁丁张,每档节目背后是每个鲜活立体,有强烈标识性的主持人品牌。影视剧中惯用的“品牌IP”在综艺品类中仍旧适用,它代表的是一种“人设”,一种与旧有粉丝间的连接。

你看,四季《十三邀》,愤怒,对时代有拷问、有思考的老牌知识分子许知远,一如既往长卷发、白衬衫、牛仔裤、人字拖/皮鞋和满怀追问的脸,他要带着偏见看世界,再等着偏见被打破或被验证。另外,据微博数据调查,《十三邀》可是一线二线城市观众最受欢迎的综艺节目。

自立门户,通过个人标签化《透明人》《陷入姜局》积累不俗影响力的姜思达,带着他延续下来的,强逻辑又有感性洞察,很好分寸感和细腻的情感表达的特性,一头扎进擅长的新访谈节目,这是他自由的应许之地。

“内娱访谈F4”的聊天密码

而“送一百位女孩回家”仅听名字就饱含温柔的暖意,这其实源于丁丁张三年前一次送同事女孩回家的创意实验,他在《送一百位女孩回家》中又继续担任观察者和记录者的角色,节目也总带有“丁丁张”烙印。在呈现上,开头一般是丁丁张对于不同嘉宾发表他的个人印象/观点和社会性认知,由此在中途或结尾被验证,或产生新的认知。

此前《鲁豫有约》里的陈鲁豫,曾遭遇过一些主持声誉的挑战,也不乏“车祸时刻”。而在《豫见后来》里她被观众评价为,“鲁豫终于找对了定位”。

试问谁首先不是带着主持人的个人化标签走入访谈节目的?事实证明,主持人与嘉宾的碰撞也尤为可贵。

我们看到,在《豫见后来》第三期,陈鲁豫面对远离媒体久远的杨丽娟,实际上年长几岁的她,姿态比以往更加亲切。

交谈中,鲁豫积极破冰,打开局面,很好掌握访谈的距离和分寸,像身边真诚的知心姐姐,后者在防备和犹疑的同时,其实非常依赖于鲁豫的表达和观点,因为十几年来真正少有人观照到自己的内心,独立否,心灵平静否,甚至恋爱否。

幸运的是,曾经有过“偏执和疯狂”,那是杨丽娟过去的标签,如今她只是很平静地在生活,月薪2千多,最大的心愿是“努力让妈妈过得舒服”。杨丽娟确实改变,成长了。

“内娱访谈F4”的聊天密码

他们像真正的朋友一样一起逛街、下馆子、坐公交、在中元节祭奠父亲,这其实属于非常私人领域的举动,杨丽娟继而敞开心扉,说出“爸爸,请你原谅女儿”。

《豫见后来》镜头对准曾经热点事件中的旧闻,聚焦“后来”。十二年间,后来的杨丽娟在变成更好的自己。

不同于传统的访谈主持人带着居高临下的审视姿态来“发问”,在偏真人秀性质的纪实访谈节目中,主持人本身也是纪实的一部分,他们需要擅长倾听,更要擅长沟通,这种主持人与嘉宾之间美好的化学反应,是做节目中难得的高光时刻。

说到“化学反应”,对镜头不太自在的许知远一贯带着偏执孤傲的文人气息,他采访木村拓哉尴尬的名场面,曾广泛引起观众热议。

“内娱访谈F4”的聊天密码

关于热议,网娱君反倒有个不同观点,客观说来,经历的采访对象多了,“你是哪一颗树”这样的问题很难说不是好问题。它规避常规,自带机锋,无论回答的质量好坏,无论文字、表情还是当下状态,受访者的反应其实都映照了他的内心,都是一种回答。

所以,这个问题对于节目本身是有价值的提问,带着奇绝思维的光亮,也因此在观众群中掀起“风浪”。

正如《十三邀》,也正是寄意于那些物质背后的精神追求,还有每个个体不曾实现的梦想,找到在物欲横流的社会生出的精神信仰以及人性关照。

除了当年疯狂追星的杨丽娟,《豫见后来》还关注到2014年上海居民楼大火中牺牲的消防员刘杰、辞职信“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女教师顾少强等,记录热点过去之后,那些当事人后来的故事,其实就是每一位普通人后来的故事。

比如第一期采访途中就遇到火灾,鲁豫见证消防员迅速出警的情形、刘杰母亲讲述去医院见儿子最后一面的画面、在海边喊刘杰你去哪儿了、刘杰妈妈的自我吐露,“别人都说他是个英雄,我根本不想他做什么英雄,他是我儿子。”这些都是能引起大众共鸣的强泪点。

如此《豫见后来》的切入点就很独特,这是在立意和策划阶段就定下的基调,具有强烈的人文关怀。

“内娱访谈F4”的聊天密码

而《送一百位女孩回家》也是通过送不同女孩下班,共同度过路上的时光,在逐渐抽离工作,回归生活和自我的过程中,探寻不同女性的生存状态和成长心路。

它整体呈现出有对于女性的人文关怀,也有多元价值观的探索。丁丁张作为一个倾听者和观察者,“他有这种气场在,会让人觉得不那么远”,因此大部分嘉宾也愿意推心置腹。

而他处在一个观察者的位置上,自己内心的一些思考和得到的一些认知,也是节目试图带动所有的观众进行内容上的梳理。

在《仅三天可见》中,姜思达直面“恩人”谢娜,“如果不记着她所谓帮你那件事,如果不记着她功成名就,你能否喜欢谢娜?”他的回答也异常坦诚,“我不知道。”

在这种“不平等”关系中,姜思达最终发现自己和谢娜还是有点聊的“不到位”,或许客观,或许主观,或许真假,总之,是试过了。

这些不紧不慢的纪实访谈,总在某个点上给予观众一些思考和关怀,产生不同的温度、风度,和角度,再加上一点更精良的制作和剪辑手法。事实证明,慢下来走心的访谈节目也有其辐射广阔的观众。

时间长河中,每个人如沧海一粟,人生纵然大起大落,还好有他们温暖的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