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领头的区域,无一不是房地产价值猛涨的高地。

三天之后,十二年寒窗苦读的学子即将参加高考,他们将用自己的毕生知识来换取稀缺的高校教育资源,对于他们未来几年甚至更长远的人生来说,这是决定性的一场战役。

攒钱多年的社会人准备购买一套房产,他将更改自己的资产配置并选择一个新的生活区域,对于他未来几年甚至更久的生活质量而言,这也是决定性的一次决策。

于高考,清华北大当然是最好的结果,可每个人实力不同,最后的分数我们往往不能控制。

可是,在一个可供参考的范围内,我们仍然可以选择一个性价比更高的大学。

于房产,汤臣一品、深圳湾一号这些当然是不二甄选,可每个人的资金不同,最后也不能想买那就买那。

可是,在可以挑选的诸多楼盘中,我们也可以选择一套更有价值的房产。

两者看起来竟然如此相似。

因为,从经济学的视角来分析,选择大学就是对自己未来的一次投资决策,在相同成本下,我们要考虑到更高的收益。

而大学,属于城市发展规划中的教育板块。选择大学,也意味着选择其所在城市或区域带来的潜在价值。

分析大学和分析房产的逻辑,有很多共通之处。

不信我们对比来看看,会发现许多奇妙的事情。

升值潜力:经济实力必将转化为教育实力

房产的走势变化难以捉摸,高校的实力也是你追我赶互不相让。

房子可以升值是妇孺皆知了,那么有没有高校和房子一样,潜力无穷呢?

答案当然是肯定的。

1890年才成立的芝加哥大学,比老牌名校哈佛耶鲁平均晚了200多年,但其大胆创新的教育模式,使之完成了哈珀校长时期的“高等教育革命”。

根据2019的U.S.News排名,芝大已位于全美第三。

1983年才建校的深圳大学,十年前在人们眼中就是一个区区的地方高校,除了出了个马化腾,好像并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但在深圳市政府的大力扶持和自身的不懈努力之下,今天深大已有多个学科入选ESI前1%,绝对是中国富有科研竞争力的一所高校。

无论哪个榜单的综合排名,深大相比10年前都至少前进了50位。

选对城市,你才能赢在人生后半场

与之相似的,还有十年来进步了近百名的浙江师范、上海理工等高校。许多学校,在不知不觉中,就崛起了。

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些崛起的高校,都在经济实力强劲的地区。

深圳大学是深圳市唯一的一所综合型高校,整个城市在其身上的预算,不可谓不多。

浙江师范所在的杭州,近年来从没有存在感的二线城市,一路飙升到敢和一线城市叫板;上海理工所在的上海,早在2009年便实现了对香港GDP的超越。

每一所高校崛起的背后,都有一个城市的经济作为支撑。同样每一处房产快速的升值,都享受了城市经济发展带来的红利。

三四线城市房产没有投资价值,因为当地经济停滞不前,后劲不足。

一二线城市房价领涨不跌,因为城市的经济作为领头羊,高速发展。

所以,同样的分数,选择一所处在经济发达城市的高校,相比较一所经济较差但名气排名较好的学校,显然城市带来的长久影响会更重要。

比如说,曾经有一篇文章写到同样的分数选兰州大学还是上海大学,就引起来两派观点的激烈碰撞。

但从经济的角度来看,除了极个别特殊专业以外,上大的学生毕业后平均的资源、财富和机遇都要强于985的兰大。

有钱能使磨推鬼,话糙理不糙啊。

产业未来:产业即行业,行业即就业

先进的产业对周围房地产带来连锁反应是巨大的。同样,先进的产业对于高校的学生影响也是巨大的。

产业领先,意味着更符合当代人民的需求,也就意味着更庞大的经济效益。马上就会迎来政策的倾斜,和各方资本的流入。也就是更加强大的产业规模和盈利能力。

由此带来的,就是政府更高的税收,和更多想赚到钱的人才。

前者带动了周围的基建配套,后者产生了不俗的购买力。

而政府拍地的收入,又可以进一步扶持企业,如此良性循环。

所以产业领头的区域,无一不是房地产价值猛涨的高地。无论是北京的西二旗,深圳的科技园,还是武汉的光谷,成都的高新,都是如此。

而高校与产业的产学研紧密接合,更是有着经济上无穷的正反馈效应。

所有公司都希望招到呼之即来的实习生,如果旁边有个大学,就再合适不过了。

学生们听说校旁的厉害公司经常在学校招人,深感机会难得,便会更加努力。

努力又会使得公司的人才性价比更高,公司也就更能发展,同样也能提供更多岗位给旁边学校。

杭州师范大学仓前校区步行几分钟,就是阿里巴巴淘宝总部,每年从这所学校进入阿里的学生,数不胜数。

深圳大学北门和南门矗立着腾讯老总部和新总部,每年深大实习后转正的腾讯员工,多如牛毛。

高校所在城市产业,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就业初期的位置与方向。而就业初期的选择,往往又奠定了你职业生涯的基础。

有些高校尽管在全国排名靠后,但其部分专业受当地企业认可,也不失为一个不错的选择。比如上海立信会计学院的会计等专业,虽为三本院校,但其毕业生往往能在上海找到一份收入不错的工作。

换个角度,如果你从西部某知名高校同样的会计毕业,去到上海就业,整体来看大概率不如立信的同龄竞争者。

所以,选择一个坐落于产业园的高校,或者选择一个在当地就业形势不错的高校,都能充分享受到其城市产业所带来的潜在价值。

近水楼台先得月,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朋友见识:这是城市给你带来的最高附加值

百万买宅,千万买邻。孟母万金换三迁,巴菲特三千万刀才能与其共进午餐。

关于人给人带来的改变太多太多。老生常谈,却举足轻重。

见识?视野?格局?用什么词来形容身边人给你带来的改变并不重要,但大城市一定会有值得你结交的朋友。

我的一位高中同学,从大学时就开始焦虑买不起房子。

后来他硕士考到了纽约,成功在当地谋得了一份建筑设计的工作。

他发现,纽约全是为自己的梦想与热爱拼搏的年轻人,没人去考虑房子车子这些在中国约定俗成的东西,大家都只是想方设法地琢磨,如何能在自己的行业做得更好。

于是他能够在一个自由的环境中,更加舒畅地去追逐自己的事业。

而且在美国购得一处郊区的住宅,比中国要容易很多。

我们选择一所大城市的高校,也就无形中接触到有很多很多有价值的人。

可能出去做个家教,就可以教到上市公司老板的孩子,他父亲的几句箴言,也许就是激励你不断前行的动力。

可能参加个城市马拉松,就可以碰到老当益壮的爷爷级选手,他的几句玩笑,也许就能成为你下定决心保持健康的良药。

放到房地产视角,这些也就是为什么业主群老能谈成生意的原因。资源的集中与共享,视野的传达与感染,是经济学中必然的趋势。

总结

这年头,选择高校单看各种排行榜上的几名之差,已经并无太大意义。对高校城市的考究,才是挖掘其潜在价值的关键。

你或者你的孩子选择一所处于经济大市的高校,最好能处于高新产业密集地区且又不在市郊,再完美不过了。

买了房子,代表你可以用钱来赚钱。而考完高考,代表你可以用知识来赚钱。

而四年大学毕业后,代表着你可以用你的能力、见识和关系赚钱。

学识和能力或许对于一个爱学习会学习的人来说,在哪所高校都差距不大。

但四年间的见识、机会、积累的关系,交织的师生人脉网络却是大相径庭,置换一座城市意味着,你的四年积累大部分面临着清零。

所以,你可能不认可,但社会就是这么残酷,高考时选择一个对的城市,才真正意味着你赢在了人生后半场的起跑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