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粤港澳大湾区

获悉,创新工场完成第三期人民币基金募集,基金规模25亿。截至目前,创新工场管理的双币基金规模约150亿元人民币。

近日,创新工场大湾区总部正式开业运营。围绕“产业投资+AI 研究院+商业赋能落地”的模式,创新工场在广州高新区同步启动三家主体:

基金主体:“创新工场智能(广州)创业投资合伙企业”

研究院主体:“创新工场(广州)人工智能研究有限公司 ”

商业赋能主体:“创新奇智(广州)科技有限公司”。

实行“投资+AI研究+商业赋能”模式背后有何逻辑?创新工场人工智能工程院执行院长王咏刚分析说:

今天的人工智能发展已经从科技创新为主的阶段慢慢过渡,发展到行业赋能的阶段。早年在人工智能刚进入到商业领域的时候,主要以科技创新为主,科学家、技术人员是行业主导。特别是在互联网行业,人工智能取得了非常快速的发展,取得了重要的商业成果。

然而,今天人工智能正向着各个行业、各个领域、各个纵深逐步发展。这个过程不仅需要科技创新,还要人工智能技术和每一个行业的行业领域知识,以及每个行业的业务流程紧密结合,才能够真正发挥作用。所以,现阶段人工智能必须进入到行业中去,即所谓的AI赋能。当要求把人工智能和商业业务进行严格紧密整合的时候,难度更大,需求更复杂,实现的周期可能会更长,这便要求投资+AI研究+商业赋能的紧密配合。

区域创新能力是决定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高度的关键因素。虽然粤港澳大湾区云集广深港三大国际性都市,同时依靠改革发展红利造就了以东莞、佛山为代表的世界工厂。但在2018年广东省政协主办的“粤商与省长面对面协商座谈会”上,广东省省长马兴瑞提到,同世界上其他三大大湾区相比,粤港澳大湾区最大的软肋是创新能力。创新工场及创新奇智的落地有利于在粤港澳大湾区人工智能领域生态推进创业投资、商业赋能、人才培育和引入、行业交流合作。

创新工场瞄准了当中的机会,“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将出现一大批创业机会。”创新工场总裁陶宁称。文章前部分提到人工智能已经发展到行业赋能的阶段。在粤港澳大湾区则有充足的人工智能应用场景。例如,香港作为全球金融中心,在该领域里聚焦AI对于金融行业赋能的创业创新的机会将会非常多。珠三角作为制造业中心。在人工智能技术依托广阔制造业应用场景推动,产品不断推陈出新。据悉,在广东省,工业机器人、民用无人机、智能手机等产品的产量均位居全国前列,智能制造、智能医疗、智能家居、智能农业等一批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涌现。

具体到创新工场大湾区总部落地的广州,根据艾媒咨询数据,2018年华南地区独角兽共计20家,其中广州5家。准独角兽33家,其中广州11家。独角兽企业发展还有很大的潜力可挖掘。

创新工场是一家Tech VC,偏好投资技术驱动型公司,主要投资方向是人工智能、大数据、教育、消费升级、B2B 企业服务等。机构参与投资的总项目数量累积超过370个,已经培养出至少14只独角兽,在人工智能领域,创新工场已经投出5只AI独角兽,遍布无人驾驶、AI芯片、计算机视觉、金融等领域。

也在持续关注其子公司创新奇智。创新奇智成立于2018年3月,从事AI+B2B企业服务。团队将AI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应用到零售、制造、金融等领域。目前已完成逾4亿元A和A+轮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