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整个基本面可以用两个字来形容:左侧。”在4月13日的线上路演中,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执行董事,宏观经济首席分析师郭磊作出这样的判断。

郭磊就疫情、经济、政策和资本市场影响进行了分析,并回答了不少近期让市场颇为困惑的问题,例如,为什么海外市场纷纷推出强力刺激政策,而国内刺激力度却不大?后续是否会有政策加码?股市为何在迎来一小波反弹后再次陷入震荡?以及市场最关心的,后市应该如何操作?

澎湃新闻记者将郭磊的一些核心观点梳理如下:

1,国内政策后续大概率会加码。

2,仅依靠货币政策是不行的,只有财政政策才能改变需求。

3,财政政策的三驾马车都会出马,包括提升赤字率、扩大专项债额度、发行特别国债。

4,新老基建要一起上。新基建代表调结构,老基建代表稳增长,而增长是一切的前提。

5,三个建议:一是整体定性、边际定价。二是,守住护城河资产。三是,远离高估值资产。

海外强力刺激,国内为何不跟?

他提到,海外市场在过去一个月内陆续迎来了不少刺激政策,力度确实很大,包括日本以及美国、德国等欧美国家。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刺激政策主要是财政担保贷款而非直接补贴,将来还是要还的。

相比之下,中国国内为什么没有看到如此强力的刺激?郭磊分析,主要可能有三点原因。“第一,整个政策的节奏不太希望重复2008年,当时我们出手比较快,很多国家免费搭车,但我们承担了很大的成本。第二,我们2月22日的政治局会议部署了3月份的经济政策,但海外疫情是在2月20日前后开始升温的,当时没有意识到海外疫情的压力那么大,这涉及到政策节奏。第三,财政政策需要有预算支持,而预算要过两会,这也影响政策节奏。”

郭磊预测,政策后续大概率会加码,理由是,今年就业构成了经济实际增长的隐形下限。

据他分析,通常来说,一个点的GDP增速对应约200万就业,过去三年每年新增1100万就业,就对应了6%左右的GDP增速。今年肯定完不成这点了,但是今年有870万大学毕业生,即使研究生扩招了十几二十万,但仍然至少要准备600万个以上的岗位,这就对应着3%的 GDP增速。这个如果没有政策出手是实现不了的。

财政不扩张,只放松货币政策行吗?

“如果财政不扩张,只用货币政策行不行?我个人觉得是不行的。”郭磊表示,以往的货币政策确实比较有效,以往每次降息大概一个季度左右经济就能稳住,是因为过去每次降息都是发起一轮买房的信号,靠房地产拉起,但如今在房住不炒的背景下,地产效果将显著小于过往。另一个理由在于,货币政策很难改变需求,只有财政政策才能改变。

据郭磊预期,财政政策的三驾马车后续都会出马,包括提升赤字率、扩大专项债额度、发行特别国债,估计赤字率会提升到3.2%以上,三块增量加起来会对基建有一定程度的带动。

后续政策空间展望中,除了财政政策,还包括货币政策和产业政策。货币政策方面,郭磊认为,LPR利率可能进一步下行,央行可能降准,也有可能调整存款基准利率;而在产业政策方面,郭磊认为,汽车是相对确定性最高的,消费券会刺激消费和零售,以及新兴产业投资。

至于到底是会发力新基建还是老基建?郭磊直言不讳地指出,这并不是问题。

他说:“新基建代表未来的方向,但规模太小,7个领域大概规模不会超过1.2万亿,而且大头是城际轨交,这也不是完全的新基建,整个量还是杯水车薪的。所以还是要新基建、老基建一起上。新基建代表调结构,老基建代表稳增长,而增长是一切的前提。”

如何理解3月底以来股市变化背后的逻辑?

3月23日,沪指创出2660点的一年阶段低位,之后展开一波小幅反弹,不过反弹并未持续太久,近期A股陷入震荡,沪指围绕2800点上下盘整,伴随着成交量的不断萎缩,后市方向不明让许多投资者感到困惑。

郭磊分析称,此前的阶段性反弹,背后有三个逻辑,分别是信用条件走阔、欧美疫情加速期过去、刺激政策出来,以及经济确认第一阶段。

那么为什么反弹的力度不是太大?而且很快就进入振荡期?郭磊认为,这是因为市场对进入经济确认第二阶段,即承压期是有预期的,这其实也是当前宏观面所处的一个状态,整个基本面可以用两个字来形容:左侧。

疫情、经济、政策都处于左侧,左侧的特点有四个方面。

第一,有疫情拐点可以期待,有政策加码可以期待。

第二,对于经济预期和资产定价过程来说,基本面压力会被“计提”,但无法确认计提的准确性。

第三,由全球疫情失控风险,有经济下行超预期风险,有政策空间不及预期风险。

第四,正面和负面逻辑均具有不可证伪性。

面对处于左侧的市场,投资者应该持怎样的资产定价逻辑?郭磊给出三点建议。

一是,整体定性、边际定价。

“就是不要这么快对疫情的影响定性,如果悲观的讲比2008年更深刻,乐观的讲这次是实体向金融而不是金融向实体,都说得通,但是真正的影响量级有多大?现在算不清楚。避免单边的乐观或者悲观。如果单纯看市场的反应,部分已经考虑进了名义GDP和企业盈利的冲击。这意味着短期内不会有明显的正向或者负向的驱动。”

二是,守住护城河资产。

“从基本面的角度,财政确定会扩张,基建确定会抬升。一季度受消费环境影响的行业,后续随着消费的打开,会有一定程度的恢复。如果这两个行业企业的估值比较低,那么我认为这属于护城河资产。”

三是,远离高估值资产。

“如果疫情真的失控,那么所有的风险资产都是没有价值的。如果疫情控制了,但经济风险爆发,那么也无所谓高估值、低估值。如果经济也守住了,资金会有一个显著的回流实体的过程,导致一季度偏宽的流动性出现抽顶效应,会给估值形成压力。无论是哪一种假设,高估值资产的性价比都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