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下午,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金公司”)发布最新报告指出,百年一遇的疫情,引发全球经济和资本市场历史性的波动,虽然目前海外发达经济体疫情逐步放缓,但新兴市场仍在持续升级,中国外需及部分产业链受到拖累,因此,中国内需的提振日益成为下一步发展重点。

中金公司指出,目前海外疫情虽然已经“高位筑顶”,但疫情在全球呈现“多点暴发”特征,尤其是“第三波疫情”在部分发展中人口大国进一步扩散且短期难以有效控制,因此疫情或有“长尾”。

目前,虽然主要欧美国家已经开始尝试分阶段复工,但在“第二波”疫情保持高压、“第三波”疫情未现拐点的背景下,即使推进复工也是保持谨慎、缓慢的步伐。因此,预计复工率“爬坡”的速度比中国更为缓慢,全球经济恢复疫前正常秩序尚需时日。

“预计外需在今年二至三季度都将大幅下滑,四季度也可能继续承压。”中金公司表示,海外经济活跃度可能需要3个月或者更长的时间,才能回升至九成左右的“开工率”。

新型城镇化是政策必选项

相关测算显示,在疫情冲击下,如果今年下半年经济回到6%以上、全年达到2.5%-3%的GDP增速,需要财政赤字“主动扩张”3-4万亿元的水平。

中金公司指出,当前形势下,稳就业稳民生需要较大体量的“主动”财政扩张,而推进新型城镇化可以在短时间内承载较大规模的政府主导投资。同时,为达到财政“主动扩张”、拉动内需的必要规模,仅靠纾困和消费券类的措施体量不足,扩大围绕新型城镇化的基建投资也成为财政发力“必选项”。

从中期视角看,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有助于中国应对当前国际国内环境变化带来的中期挑战。具体来看,推进以户籍城市化和大都市圈建设两项为主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可以化解三个方面的中期挑战:一是面临全球化停滞,中国打造更完整产业链、以及加速扩大内需的挑战;二是化解近年全要素生产率较21世纪初出现结构性下降、叠加疫后供给需求尚需时日恢复的短期矛盾;三是劳动人口老龄化加速,尤其是进城务工流动人口平均年龄快速攀升的挑战。

而从长期看,推进户籍城镇化和大都市圈建设,则是进一步消费升级和产业升级的必要基础。虽然我国表观城镇化已近六成,但中国户籍城市化率和“大城市化率”均远低于这一水平,同时户籍城市化及现代都市圈发展滞后,且部分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仍有“短板”,均对实现消费扩容、产业升级、及生产力提升等中长期目标形成制约。

加快户籍城市化,有利于提升总体居民财富增长、提高城市生活质量、释放消费潜能、优化劳动力资源分配、提高劳动力总体素质、促进连续就业,从而有效推升全要素生产率。而打造更多高级别大城市和“大都市圈”,有利于加快高端制造业和服务业的迭代升级,提升资源使用效率。同时,有效缓解城镇化过程中房价、生活成本快速攀升等一系列的“大都市病”。

新老基建同迎风口

中金公司表示,新型城镇化的顺利推行,需要城市内、城市间加强交流能力,大幅提升人口净流入城市的实际承载能力,以保证新型城镇化的质量、效率、以及民生相关配套设施。因此,除了更多聚焦升级城市“软件”的新基建以外,传统基建也在大部分城市有升级、甚至提前规划的需求。

比如,打通城市内外人流、物流及信息交流通道,需要加强城际铁路、市内轨道交通、路网、公用设施网络升级、以及信息高速公路等建设。同时,升级城镇的生活设施、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提高城镇化质量,以及在提升城市聚集效应的同时防治“大城市病”,均需要通过进一步发展基建进行助力。

此外,中金公司同时指出,疫情影响叠加全球复工的“道阻且长”,中国出口负增长的局面可能延续全年甚至更久,虽然疫情带来扰动仍属外需短期波动,但如果持续时间长达一年甚至更长,随着经济增长和就业压力积聚,仍会把扩大内需、加大基建投资推到政策对应选项的最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