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6月12日,曾经是中国首富的汉能薄膜创始人李河君,意气风发地宣布:“汉能从此翻开新的一页”,宣告汉能回A股上市之旅正式启动。

 

李河君做出这一表态其来有自。

 

2018年10月23日,汉能方面公告称,鉴于汉能薄膜发电(00566.HK)停牌已超过三年,出于对中小股东利益的保护,决定对持有上市公司股票的所有投资人发出私有化建议,私有化之后公司拟在国内A股上市。 

 

根据汉能私有化方案,汉能薄膜发电所有独立股东此前持有的股份,将按照一比一的比例,被兑换为SPV(特殊目的公司)股票。A股上市完成后,独立股东将通过SPV公司持有A股上市公司股份,实现股份价值解封兑现。

 

在李河君方面看来,当今年6月初汉能私有化尘埃落定之后,汉能回A的“三步走”已经迈出“坚实”一步。年内完成资产重组、引入战略投资者及提交上市申报材料,科创板和主板都在汉能的考虑之中。

汉能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李河君

 

必须说,站在李河君和它的汉能薄膜角度,这是一个完美的计划;但对于A股市场生态来说,却就要另当别论了。

一、崩盘日

 

时间拨回到几年前。汉能薄膜发电的港股生涯如此波澜壮阔,作为投资者每次回想都会觉得惊心动魄:

自2012年下半年开始,汉能薄膜发电在香港股市异军突起、股价从0.2元一股最高涨至9元一股,股价暴涨45倍。

 

这使其不单成为一度市值过2000亿港币的巨型上市企业、也推升其主要持股人李河君进入中国首富榜。

 

在2014年5月《新财富》发布的“500富人榜”中,李河君以870亿元身家成为首富。《2015年胡润全球富豪榜》发布,李河君以1600亿元资产力压王健林、马云,引起更多人惊呼。

 

彼时,香港市场一度有传言内地著名操盘手进场,帮助汉能进行“市值维护”。

拽着头发自我飞升的故事持续没多久:2015年5月20日上午10时15分至10时39分,仅仅24分钟内,汉能的股价出现跳崖式下跌,急挫逾40%,加上10时15分前的跌幅,暴跌47%,市值整整跌掉1000亿港币。

 

高度控盘的庄股和蓝筹股,可能有着同样市值,但只需要数亿抛盘,就可以现出原形。

 

如果真的有任何人认可汉能薄膜这个估值,当时10亿港币就可以接下这个抛盘。但是正如我们看到的,严肃的投资人和分析师不是看不起汉能,是看不见。

  

汉能从一上市就是个奇葩。

 

首先,汉能是港股借壳上市,借壳对象是已经多次拆股合股,被誉为”压路机碾压过的柠檬“的红发集团,多轮财技炫耀之后,通过关联交易,汉能终于控制了红发集团。

2013年报显示,李河君持有上市公司328.7亿股(合共权益)——李河君终于从幕后走到台前。

 

应该说,如此大体量的资产借壳,在上市门槛较低的港股本来就是不太正常的事件,汉能的财务不透明度已经可见一斑。

 

其次,是汉能在2013年100%的收入来自于唯一的客户和大股东汉能控股:而供应商也是关联交易,共计54%的供应原材料来自于关联方。关联交易占比之高堪称奇葩,而这样大比例的关联交易,自然也会让汉能收入毫无阻力的快速增长。

 

这些收入并没有带来现金流入。巨大的关联交易之下,汉能的经营性现金流仅为1.38亿,而同期利润却高达51亿。多数收入都转换成了应收账款,也就是这些交易根本没有收到货款——如果我们仍然把这个一眼看穿的把戏称之为交易的话。

 

不过,尽管财报上存在这么多疑点,香港监管者的表现仍显得相当被动。虽然港交所也曾要求汉能解释其不寻常的股票交易,但董事会却并未真正理会,也就不了了之。真正导致游戏终结的是庄家那颗厌倦世事的沧桑的心。

 

经历过2015年5月20的崩盘日后,坐上首富交椅的李河君个人财富几乎遭遇腰斩,25分钟之内,蒸发了900多亿港币。当年7月15日,香港证监会指令联交所暂停汉能股票交易。据外媒报道,不久后香港证监会以涉嫌市场操纵对汉能薄膜发电展开调查。

 

至此,轰轰烈烈的汉能的港股冒险之旅告一段落。

 

二、私有化

由于香港交易所加大了对停牌“钉子户”整顿,2018年修订了《上市规定》,对于连续停牌18个月的证券将进行摘牌,而长期停牌的汉能薄膜将最迟在2019年7月31日被摘牌。

因此2018年10月底,停牌三年之久的汉能薄膜发电(00566.HK)收到控股股东汉能移动能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的私有化提议。

2019年5月18日,汉能薄膜发电大股东汉能移动能源控股集团作为要约人,对汉能薄膜独立股东进行SPV股份置换的“计划安排”获得高票通过。

6月11日上午9时,汉能薄膜发电的上市地位正式撤回。用参会股东的话说,同一时间香港股市有数十支股票停牌,汉能是唯一一支以全新方式”重生“的股票。

李河君又赢了:这一次的他变得更有创造力,这个私有化决定简直堪称金融天才。

简单说,汉能薄膜这次私有化,采用了特别目的实体SPV股票一股换一股汉能港股股票。这样,不仅在这个过程中,没有花掉一分现金,而且用更没有价值的SPV置换了汉能薄膜本来还有一定投票权和流动性的港股股票。

更清晰的说,这是一场一分钱都没有花的退市游戏。

更值得注意的是,汉能这一行动还进一步强化了大股东汉能控股的地位:在开曼法律体系下,几乎没有任何力量还能够阻止大股东行为,小股东的钱已经彻底绑定在这辆不知道要去哪里的战车上,未来的命运完全取决于李河君自己的想法。

三、还魂计

李河君在完成私有化的答谢宴上表示,2015年以来的四年,公司经历了苦难,也换来了成长。“如今,汉能回归A股正当其时,我对A股市场、科创板充满信心。”从这句表态来看,李河君和他得汉能应是对科创板颇神往之。

那么,汉能是否符合科创板的要求呢?汉能薄膜发电满足登陆科创板的条件吗?

 

Wind显示,汉能薄膜发电2015年-2017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30亿元、43亿元、52亿元,同期净利润分别为-102亿元、2亿元、2亿元。由此可知,虽然汉能薄膜发电在2015年巨亏100多亿元,但是在上述时间段内,其业绩持续增长。

 

进入2018年后,汉能薄膜发电的业绩更是出现了“井喷式”爆发。2018年1月-6月,汉能薄膜发电实现营业收入172亿元,同比增长612%,净利润62亿元,同比增长2894%。

 

而汉能的研发投入更是惊人,Wind显示,2015年-2017年和2018年1月-6月汉能薄膜发电的研发费用分别为69153万元、50733万元、51967万元、42332万元,近3年半累计投入21亿元。

 

截至2月27日,汉能薄膜发电总股本约421亿股,股价为3.91港元,停牌时总市值为1600多亿港元。

 

若以A股IPO发行默认的市盈率23倍来计算,汉能薄膜发电上市后公司估值将达到2852亿元。

 

以汉能薄膜发电的业绩情况来看,其完全符合上交所明确发行人申请科创板要符合“公司预计市值不低于10亿元,最近两年净利润均为正且累计净利润不低于5000万元”或者“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10亿元,最近一年净利润为正且营业收入不低于1亿元”的要求。

 

真的是太巧合了:在这一连串股价自弹自唱,100%关联交易,高位停牌长期钉子户,SPV股换股私有化的事件之后,汉能薄膜这个金融天才公司,在回A股的前夕,突然发现自己的财务指标,非常巧合的符合了科创板要求的一切。

 

……

 

必须说,在港股无法生存的汉能薄膜,竟然毫发无伤的在3年内完成私有化,重组,准备引入战投,科创板上市条件准备的一连串规定动作,让人感慨——不是每家公司都能上演经典的“亡者归来”,重启万物发电的超级大戏的汉能,操盘手的“金融天才”属性真真令人拜服得五体投地。

 

当然,这也对新生的科创板监管提出了严峻挑战:像汉能这样的公司,海外还有很多,从保护小股东的角度说,监管的篱笆需要牢牢扎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