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女人只会死,不会老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Ray先森”(ID:RayZhang1993),作者:Ray先森。

Ray先森说✎

要说最近的综艺,不得不提一句《乘风破浪的姐姐》。

这个节目给我最大的好感,就是让人很坦然的面对自己的年龄。

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感受,有时候看到微信上写的那些职场文,打开文章无非就是:

人到中年不如狗、35岁还没做到领导职场就没戏、职场中年妇女处处招人嫌弃。

仿佛拿职场中年人的年纪说事就是一种政治正确。

在职场工作多年,我发现一个人最难的就是承认自己的平凡和普通,仿佛一个人到中年没有当上CEO、没有过上豪车代步出入CBD的光鲜生活,就等于在职场被判处了无期徒刑永无翻身的机会。

在这个人人言必称“寒门难出贵子”“草根再难逆袭”“30岁职场人没有未来”的年代,我想用我父亲那一代人的职场成长故事来告诉你:

其实中年人的职场,真没那么惨。

 1.我们那时候什么都没有,却到处都是赚钱的机会

我记得我爸曾经和我聊过他的故事:

“我16岁初中都没有读完,就和村里师傅做学徒到武汉来务工,白天跟着师傅出去做工,晚上还得给师傅打水洗澡,那时候武汉到处在搞开发,到处都需要劳动力,我每天想的就是怎么多赚一份钱。

别人扛水泥包都是磨磨蹭蹭磨洋工,只有我是跑着去干活。

那个时候什么都没有,没有手机、电脑,当时最时髦的BB机我都没用过,还是在后来自己赚钱了,才买了一部用来联系家里人。

在那以前,我都是给你妈拍电报、打长途电话。

虽然说是什么都没有,但是到处都是赚钱的机会,拿张身份证就能去做事,只要人不懒不挑活,总有你吃的一碗饭。

再多做几年,自己有经验了还可以带人一起承包项目做,和我年纪差不多的同乡,有的自己开公司做老板,有的在武汉安家落户买房买车,也有的再不济在老家县城也买了一套房。

机会这种东西,古往今来时时都有,有时候确实不怪老天爷不给机会,而是人不行。”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成长方式和个人局限性,没必要用上 帝视角对别人做评判和论断,但在父辈甚至祖辈的那一代成长史中,看到了很多一以贯之并不受时间影响的因素,在此我整理成以下3个观点:

1. 抓住机会,想尽一切办法珍惜

很多人习惯性将自己现状的不如意归因于“家境不好”“没有资源”“无人帮忙”“时运不济”,当然,家庭背景和社会关系确实会给一个人成长和工作带来便利,但这并不是就此打住原地放弃的理由。

就像我爸一样,没有资源、背景、关系,就这么一步步谨小慎微,一日日斡旋经营,一年年重复劳作,在家从来没有看他抱怨过什么,即便是工作上的不如意他也少有表露。

反倒是找他办事,和他合作的人,一年比一年多。

他经常反复和我说:

凡事不要贪多,能把手头上的钱挣到就很不容易了,抓住一个机会就好好把握和珍惜,不要什么都想做,结果什么都没捞到。

2. 着眼长远,做一个长期主义者

从某种层面上而言,我爸算的上是一个保守主义者,很多时候明明在我看来都是能大赚一笔的事情,他却置之不理。

前几年武汉开始开展旧城改造项目,很多城乡结合部地区大量违建小低层居民楼,很多人想趁着拆迁前占地圈钱套一笔拆迁款,这种事在建筑业的圈子里算是个人人皆知的潜规则,当时我爸身边很多同事和朋友都纷纷掏钱买房,总指望着能赚一笔快钱。

那时我问过他,为什么不像他们那样跟进这个机会,他说:

“我自认没有赚这钱的本事,老老实实做好手上的活就行了。”

马尔科姆在《异类》这本书中写道:

伟大的成就不在于天赋,而在于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积累了足够大的练习量。

在我爸的身上,我看到他们那代人独有的谨慎和自持,尽管某些时候看起来甚至有些迂腐和保守,但这并不影响他在40岁以后的成就。

摒弃无谓的欲望、放下过多的贪婪、不执迷于一夜暴富的神话,专心造好一栋房子,做一个长期主义者,这也是他教会我的职场道理。

3. 得失平常,尽量不被欲望耽误

回头看我爸的成长史,所有的成就和价值都是在40岁以后才逐渐显现出来的,而40岁以前他更多的是打基础,他一生没离开过房地产事业,平时张口闭口聊得也是房子,就连小时候和我们讲道理举例子说的也房子,他总说:

“做人做事就像盖房子,地下基础没有打好,光有上面高楼大厦未必长久,你别看现在有人风光无限,其实基础没打好,很多得失都在一瞬间。”

那个时候小根本听不懂他在说什么,后来经历职场跌宕人事变换,才渐渐发现很多时候打好基础、守住一颗平常心,比任何大道理还要管用。

我们这一代的职场人见过太多一夜暴富的故事,听过太多套现10亿的神话,仿佛自己也要成为天选之子逆天改命书写历史,很抱歉,可能更多人一觉醒来又走着第二天的老路。

当能力配不上欲望的时候,那些快速赚钱的机会就是一种巨大风险。

 2.我才不会老年痴呆,光是怎么挣钱就够我想的了

前段时间,我妈回了一趟老家,家里就剩我和我爸两个人,平时下了班各自在各自的房间加班工作,并没有什么不妥。

后来我和我妈说:

“我爸一个人坐在那里,也没人说说话,我真怕他患上老年痴呆。”

他接过我的话茬说:

“我怎么会老年痴呆?光是怎么挣钱就够我想的了。”

确实如此,在某种层面而言,我爸就是一个坐不住的人。不光是想着怎么赚钱,对于很多新鲜的事情他也愿意了解学习。

从初中学历,接触自考并考下注册工程师,即便到现在遇到不懂的问题也会第一时间上网咨询,我也见过很多职场中年人,

一方面是处于职场的中层位置,又是利益既得者做事生怕自己吃亏,

另一方面总觉得自己做到这个份上就够了,早早放弃主动学习摄入。

有时候,人跟人之间最大的差别不是年纪上的差别,而是认知上的不同,

人和人最终比拼的,是对一件事情的理解和对行业的洞察,这样的理解和洞察和年纪没有太大关联。

人的认知状态有这么四种:

1.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也就是自以为是的认知状态;

2.知道自己不知道,保持空杯心态,准备要丰富自己的认知;

3.知道自己知道,抓住了事情的规律,提升自己的认知;

4.不知道自己知道,这是认知的最高境界,永远保持空杯心态。

可是在现实生活中,95%的人都处在第一个状态,也就是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如今的世界早已进入一个大拐弯的时代,每个行业的认知都在迅速叠加,如果不能保持自我否定的认知状态,就很难对快速变化的行业有充分的认知。

这也是我在他身上看到的另一种态度:

永远求知若渴不懂就问,在一切可以学习的地方不断专研。

 3.真正的中年职场,真没这么惨

今年以来,看过很多职场人遭遇职场变故,可是真正的职场人,哪个时候是不难的?

不光你难,是大家都难。

有时候路过我爸的书房,看到临近深夜的他还在伏案工作,突然理解了朱自清先生当年写下《背影》时的心情,回想他一路走来的经历和遭遇,结合他常常和我说的一些话,

在此总结出以下3个观点,也供各位职场人参考:

1. 看清趋势,选择时机

我爸常常说,多和那些比你优秀的人学习,很多时候那些行业领头人拿到的信息肯定比你多,处理信息的能力比你强,他们的认知不是现阶段的你所能赶得上的。

如果你不能理解,就先执行,如果连做都不做,上哪找发财的机会?

有时候,不行动是最糟糕的,行动才有可能证伪。

也是在这个观点和理解上,他抓住了很多时代的机遇和红利,也给了一个我可以自由选择成长方式的环境和底气。

2. 不做井底之蛙,努力开眼看世界

一个人是很容易陷入以自我为中心的状态中,很多人面对新生事物,甚至连尝试和对外沟通的欲望都没有,也完全不知道外面发生了什么。

这几年他每年都会出差,全国各地到处跑,除了出差之外,也是为了再看看外面的世界发展成什么样。

他常常和我说,要多出去走走,一定要扩展自己的视野,要找到你的导师,他们吃过的猪肉都跟你吃的不一样,他们比你强不是因为他们聪明,而是具备你不知道的认知。

越是往外看得多,越知道自己究竟差在哪里。

3. 活在当下,面向未来

有时候我常常会有一种对未知的恐惧,这样的恐惧让人止步不前踌躇不安。但我从来没有在我爸身上看到这个状态,也可能是他根本没让我发现。

我恐惧的往往就是恐惧本身,不敢面对所谓失败,后来才发现其实绝大部分失败是没有什么严重后果,大不了从头再来。

在我爸的身上,我得到第3个感受就是:

所谓成长,并不来自于所谓的位高权重,不来自于所谓的财富积累,也不来自于你掌握的某一个单项技能。

绝境当中一个人真正拥有的核心武器,根本不是资源,而是认知。

成长,就是认知升级的过程。

也是这样的认知,让他人到中年依然不满于眼前的成就,让他每日每夜依旧有动力为家庭奔波操劳,让他能够在满头华发的时候依旧像个年轻人一样热爱学习。

有时候看过他的职场故事之后,我才明白:

真正的中年职场中并没什么可怕的,也没有那些营销号写的那么惨。

写在最后:

我特别喜欢这档节目中给我传递的一种正反馈,也就是我们很多人很容易被年纪所误导,总觉得人到中年就事事不如年轻人。

可是,真的是如此?

很多时候很多事不过是事在人为,年轻时候不打好基础,不珍惜机会,不及时学习,就这样浑浑噩噩混到中年。

睁眼一看,猛然发现自己并没有骗过生活,而是一步步被安逸和舒适陷入一种自己不能选择的生活状态。

最后悔不当初,发现自己没得选,才是职场中年真正的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