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九行(ID:jiuxing_neweekly),作者:笺语,编辑:二叔公,排版:Gloria,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发布高温预警以来,老艺术家已经宅家快一个月了。

说实话不是怕高温,好歹也曾久经“烤”验,是火炉城市土生土长的人。

但戴着口罩行走在炎炎烈日之下,今年还是头一遭。口罩和夏天有多不配,捂紧口鼻去蒸一回桑拿就都明白了。

口罩越戴越紧,出门一趟全靠地铁冷气续命的老艺术家每念及此,对地铁没有空调的伦敦人民之敬佩,就有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

前不久,英国气象局称英国正遭遇今年入夏后的首波高温天气。

在户外气温直逼38摄氏度的情况下,拥挤的伦敦地铁中央线,车厢内温度突破40大关可以说是分分钟的事。

然而真实的伦敦地铁,却没有被高温逼成人间炼狱。

在种种突破想象的极端乘车环境里,你所看到的,是这座城市特有的安静和孤独。

1. 活在中世纪的伦敦地铁乘客

不同于日本地铁全员冷漠的压抑克制,伦敦地铁的安静,时常透出一股文艺复兴时期的浪漫气质。

如果你曾看过一组名为“来自中世纪地铁乘客”的照片,就能对此有所感受:

围着绿色天鹅绒头巾专注阅读的老太太,戴着耳机闭眼享受音乐的栗色长发少女,抱着牛皮公文包闭眼小憩的上班族,一脸虔诚望着车顶陷入沉思的学生党…

△安静看书的乘客/unsplash

在人潮拥挤的通勤高峰期,这些沉浸在自我世界之中、宛如被按下了静音键的乘客们,让伦敦地铁蒙上了一层古典主义的柔光。

创作了这组照片的摄影师Matt Crabtree,也曾这样描述他所亲历的伦敦地铁:

“我四周的许多乘客,看上去就像是从卡拉瓦乔或者维米尔等画家的画作中走出来的人物。他们常常让我产生错觉,仿佛我身处的不是每日载客量逾300万人次的现代地铁,而是一辆开往中世纪的时光列车。”

△伦敦地铁的画风,带着一股复古味儿/unsplash

乘坐地铁时的伦敦人民有多渴望安静、嫌弃交谈呢?

曾经有一位梦想着改变世界的美国小哥,自掏腰包制作了一堆印有Tube chat(地铁聊)字样的胸章,呼吁伦敦人民放弃英国式冷漠在乘车时彼此多说说话。

他的胸章和“不聊天枉为人”的生活态度彻底激怒了英国民众,伦敦人民在推特上纷纷诈尸,主动发言教他做人。

划重点,这是一个996社畜宁愿等下一班地铁,也要避免和朋友同乘交谈的城市。

比起说话,伦敦人似乎更爱读书看报。如果要票选全世界最有氛围的阅读圣地,伦敦地铁必须要有姓名。

△有书看,还聊什么天/unsplash

还记得2016年风靡北上广的地铁丢书活动吗?要知道,伦敦可是这场活动发源地。早在被艾玛·沃特森带火之前,伦敦就已经存在着一个名为Books On The Underground的公益组织,专注于地铁图书漂流事业五百年了。

而这个活动的发起者Hollie Belton,不过是一个热爱阅读的普通上班族。

当她发现伦敦地铁的很多乘客都爱看书时,对他人手里读物的好奇心一闪而过。想知道别人正在看什么的她,决定做第一个分享者,让手里的书在地铁里流动起来。

△在地铁上让书“流动”起来,真是个大胆的想法/unsplash

除了丢书大作战,BBC也常在地铁挑选读者,邀他们分享书单:有《权力的游戏》等热门小说,也有《人性的弱点》等成功学经典读物;有讲述婚外恋的冷门小说,也有专注图雷特症患者的小众读物…

△月台上阅读的大妈/unsplash

在伦敦地铁上,遇到人手捧《庄子》也不奇怪。伦敦欧维尔地铁站台的墙壁上那块提供服务信息的小白板上,每天都会工作人员用马克笔抄写名言金句与人分享。

早在16年前,这块白板上写下了第一句话——A journey of a thousand miles must begin with a single step。

翻译过来便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车站客服部经理Anthony Gentles说,《道德经》最他喜欢的书,正是其中的这句话给了他每日金句分享的灵感:“地铁站不应该是乏味无趣的地方。”

没耐心读书,伦敦地铁还会提供更适合碎片时间阅读的报纸让你选择。

在早晨车站大堂的报箱里,你可以找到集合了国际资讯、社会新闻、娱乐八卦和商超折扣于一身的《地铁报》;而下午四点的地铁站口,还有拥有两百多年历史之久、中产阶级最爱的《伦敦标准晚报》分发。

△伦敦地铁中分发的报纸/unsplash

这两份报纸,都是免费向乘客提供的,甚至在车座靠背后面或者手扶电梯旁边,你还能捡到别人不想带走的旧报纸,唯一的小遗憾,便是报纸上的数独游戏可能已经被人做完了。

2. 坐最破的车,才能读最野的书

以上,或许能熬出一锅诸如“阅读让不列颠人比其他民族更优秀”的鸡汤文。但事实是,伦敦人在地铁上看书,其实更像是一种没有选择的选择。

英国天空电视台曾就“乘坐地铁时你会干嘛”做过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在没有网络的情况下,比起玩离线手机游戏,大多数人更偏爱读书或者看报纸。

而如果在网络信号还不错的情况下,浏览推特或脸书等社交平台、收发电子邮件和看视频则成了大家普遍会做的三件事。

所以说,“外国人看书中国人玩手机”这种洗脑包也该适可而止了。伦敦人民舞不起来的关键,难道不是因为地铁信号太差?

△没有信号,一切完蛋

伦敦地铁网络全长逾四百多公里,其中市区线路基本是地下穿行。

在其他城市,进入地铁后手机信号可能会变差,而在伦敦,如果有人电话不通信息不回,别着急,他可能只是上了地铁。

在这里,失联是很常见的事,毕竟伦敦的所有地铁隧道里,都没有网络覆盖。

△伦敦的地铁隧道较为老旧,没信号是常有的事/pexels

加上繁复的地铁线路和换乘花样百出的站台,不想迷失于伦敦,就得在进入地下前做好功课。企图临时依靠手机地图来查询路线,仅存在于少部分站台里的微弱信号可能会让你陷入绝望。

而时间终于到了2020年,根据伦敦交通局的承诺,伦敦人民即将喜提“在地铁上任何一处拨打电话并上网”的通讯自由。

可在官方敲锣打鼓奔走相告地铁将于不久覆盖4G网络的推特评论区,热评第一的却是伦敦人民一脸冷漠的回应:劳您先把空调装上吧

比无线网络更不堪的是,诞生于一百多年前的空调,如今的伦敦地铁也仅有40%的车辆拥有。近年来,伦敦地铁几乎每年夏天都会有乘客被热晕,而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因车厢温度过高而热到晕厥的乘客数量也在逐年增长。

夏天在伦敦坐地铁,可真不是开玩笑。如果是第一次乘坐,伦敦本地人将会贴心地献上忠告:

“请随身携带一瓶水,当气温过高时,您可以用它先把自己砸死。”

因为地铁运行年份太久,本该凉风习习的隧道里,隔热粘土层因吸收了太多列车运行时所产生的热量,几乎失去了吸热功能。这导致在20世纪初平均温度仅为14摄氏度的隧道,如今部分位置可达30摄氏度。

△伦敦的地铁站,一看就是老车站了/pexels

加上车辆运行和车厢内乘客活动的热能释放,夏天乘车体感35摄氏度+可谓常事,讽刺的是,这比欧盟规定运输牲畜时不能超过30摄氏度的车厢温度还要高出不少。

所以说,在伦敦坐地铁,可真是人不如猪系列。

对此,地铁官方也有自己的见解与安排:我们已经意识到了车厢过热的问题,制冷系统的空调车预计将于2030年和大家见面。

面对如此跨越时间长河的画饼,伦敦人民表现出了一贯的绅士精神:“多谢你们的改善计划。2030年的夏天,我尚未出生的娃正在愉快过着暑假,而我可能已经开着飞行车上下班了。”

3. 伦敦地铁,遇见爱情的地方

和世间所有城市的地铁一样,伦敦地铁有高冷的A面,就自然会有奇趣逗比的B面。

在一月初某个风雨交加的冬日,身裹棉袄的你走进伦敦地铁,可千万别被车厢里白花花的大腿所吓到,这不过是英国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地铁无裤日”。

脱掉外裤只穿内裤坐地铁,以古板著称的英国人同样也会复刻美国人的疯狂。

这里有戴着各类头套身着奇装异服、不露真容的乘客;也有席地而睡毫无偶像包袱的瞌睡虫;

△顺手在车厢开个live

明文规定严禁饮酒的车厢,在通宵运营的午夜会默契地成为醉汉专列;人与人之间看似漠不关心毫无交谈,却又存在tube crush这类偷拍地铁帅哥的分享社群,人们在此不加遮掩地表达着对陌生人的爱慕…

孤独又闷骚的伦敦人,也渴望在这里遇见爱情。

毕竟这是一趟底色就与爱情有关的地铁。站台提示音Mind the gap(小心站台与车厢缝隙)由真人录制,在使用了四十余年之久后,很多站台的系统升级都已经将其替换成了新的配音,只有泰晤士河旁的Embankment站还保留了原声。

这吸引着一位女士每天前来打卡,持续十三年风雨无阻,为的就是在迈进车厢的那一刻,听一听那个她熟悉的声音——Mind the Gap,录制这段提示音的,正是她已故的丈夫、配音演员Oswald Laurence。

△短片《Mind The Gap》,就是根据这一故事改编的

矢志不渝的绝恋难寻,但一见倾心的速食恋爱还是易得的。在伦敦地铁,你不仅可以为别人的爱情流泪,还可以为自己的爱情创造机会。

不知道是哪位天使大姐,开发了一款名为Find Your Commuter的交友APP,平台会根据你的进出站时间和乘坐线路,为你匹配同乘人员。轻点手指划一划,说不定就能找到刚刚站在对面那个让你心动的小哥哥。

△在伦敦地铁,说不定还能偶遇爱情?/unsplash

而这,让每一个走进伦敦地铁的人,都像走进了一场爱情小说的开篇里。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九行(ID:jiuxing_neweekly),作者:笺语,编辑:二叔公,排版:Glor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