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佰》在骂声与赞歌中备受煎熬。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24新声”(ID:NewVoice24)

作者 | 不是闲鱼

编辑 | 田艳红

校对 | 千然、慕木

影视江湖一直上演着相爱相杀的“大戏”。

今年因为疫情,先是《囧妈》“改嫁”字节跳动,遭到全国影院的谴责。现在《八佰》的“霸王条款”发行模式又再次挑起影院脆弱的“神经”。而早在2011年,《金陵十三钗》也因为分账问题被八大影院联合抵制。

8月21日,《八佰》全国上映。当天,出品方华谊兄弟也终于回应了沸沸扬扬、争议很大的发行模式。澄清现在能放电影的影院共计9649家,排映《八佰》的影院共计9497家,占比98%以上。

前几天,《八佰》发行模式发生变动,其中一条是去年总票房低于200万元的影院,要想播放该片,必须额外提交3.5%的保底金额。据媒体报道,共有4200家影院受到该变动波及,占全国总数的三分之一。

一石激起千层浪,华谊兄弟被“千夫所指”。甚至,有影院指责院线和发行方对小影院的压榨行为。

哪怕违反行业守则,受到各方抵制,背信弃义……华谊兄弟和《囧妈》背后的欢喜传媒,依然“一意孤行”。他们历史性举措能否复制?出品方和院线的关系未来又将有何变化?

01 相杀

在影视行业危难之际,特别是影院在后疫情时代确认复工后,期盼一部国产大片力挽颓势。

直到8月2日,王中磊发了一条微博,宣布《八佰》正式定档后,给中国电影市场打了一针强心剂。

图源:微博截图

不过,伴随《八佰》上映而来的还有负面舆论,一是华谊兄弟财务告急,二是这部影片的发行引起争议。

据了解,《八佰》采用三种发行模式:

  • 1.正式上映时,年票房超过200万元以上的影院,正常实行分账。

  • 2.年票房200万以下的影城,按上年实际票房的一定比例设置保底金额,并缴纳保底费用。

  • 3.院线、影投对《八佰》采取一次性买断,此后将不再涉及分账。

华谊兄弟称,这是一次对行业有意探索包含保底在内的分线发行。

在这种发行模式下,2019年票房未达到200万元的影院将和片方按照3.5%比例确定“保底票房”(200万元即7万元),然后再按照35%~40%比例(7万元35%即2.45万元)缴纳保底费用,当该影院《八佰》的累计票房超过7万元之后,再按照正常规则和片方进行分账。

此消息立即引起业内悲观情绪发酵,“买断+保底模式”的发行模式引起部分中小影院,尤其是三四五线影院的非议和不满,有消息称4200家小影院将被抛弃。

有观点认为,在开业即亏损的情况下,华谊兄弟此次苛刻的放映条件不能被所有影院接受,甚至有中小影院公开发声抵制并表示将放弃上映《八佰》,部分地区消费者无法观影,不断产生负面情绪。

无独有偶。

今年年初,疫情的突然爆发,让《囧妈》最终放弃线下影院“改嫁”字节跳动,影片和背后的欢喜传媒被院线联合抵制,一时处于风口浪尖。

戏剧性的一幕发生在1月24日。

这一天,所有的春节电影撤档,院线关闭。

就在同一天,欢喜传媒与字节跳动签订不低于6.3亿元的版权授权协议。大年初一,全国观众在抖音、今日头条、西瓜视频、抖音火山版及欢喜首映任意一款APP上免费观看电影《囧妈》。

而《囧妈》这种甩开宣发环节、自谋生路的做法,引发了全国影院的不满。

消息公布后不久,5万多位电影从业者公开发表了《关于电影<囧妈>的网络首播的声明》,直言欢喜传媒背信弃义。此后,联名院线增至34家,据不完全统计,参与声讨的院线公司几乎占据全国院线的70%。

图源:声明截图

而在更早之前的2011年,《金陵十三钗》的出品方新画面和院线之间的“斗争”更是闹得沸沸扬扬。甚至广电总局也出面,调解片方和院线之间的矛盾。当时争的是票房分成比例。

《金陵十三钗》要求的分账比例为影院方55%,片方45%。而原先的比例是影院方57%,片方43%。此外,《金陵十三钗》的最低票价上浮5元,北京、上海等A类城市变成40元,重庆等B类城市,最低票价为35元。

这一系列改变票房分账比例以及提高基础票价的要求,引起了电影界的轩然大波。电影制作圈的人无一例外对《金陵十三衩》制片人张伟平进行支持。但这个要求,却让八大院线联合起来一起抵制《金陵十三钗》。

《八佰》《囧妈》《金陵十三钗》之所以遭遇影院的抵制,主要原因或许是背后的出品方动了影院的蛋糕。

02 一意孤行

毫无疑问,影视行业各环节都希望自身的利益最大化。

华谊兄弟一方也确实承认,是片方为了更快获得更多资金回流。

2019年全国票房在200万元以下的影城有4200多家(网 传已经有2500家开业),按照华谊兄弟的核定保底金额,一家影院为获得《八佰》密钥资格需支付7万元。24新声粗略算了一下,华谊兄弟在上映前就将获得4200家总计2.94亿元(或2500家总计1.75亿元)票房收入。

这样这种算法不是很科学,却也侧面体现出华谊兄弟亟需回笼资金的现状。

毕竟,华谊兄弟近两年的业绩和作品确实“不尽人意”。2018年、2019年、2020Q1分别亏损10.9亿元、39.63亿元、1.42亿元。

此外,截至2019年10月,华谊兄弟董事长王忠军、副董事长王忠磊累计质押股份数占其持股总数的92.90%。为了自救,2018年,王忠军曾将自己手中收藏的名画以1000多万元卖掉。今年6月5日,据港媒报道,他又将自己位于香港半山的豪宅,以2.2亿港元的价格进行出售。

此次《八佰》的上映,对于身处亏损泥沼的华谊兄弟的意义不言而喻。

猫眼专业数据显示,截至8月21日23时,《八佰》单日票房约1.35亿元,贡献了总票房的大约88%,凭一己之力撑起了全国电影院。截至发稿,《八佰》总票房已超9.02亿元。

图源:猫眼专业版平台截图

不过,针对此次发行模式,华谊兄弟电影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华影天下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董事总经理刘歌解释称,“偷票房”才是采取此次发行策略的支撑点。这不仅仅是为了某一部影片的利益,实际上违规影城“偷票房”的手段某种程度上也会影响到不少大院线的利益,所以这一发行模式的实施,对于整个产业长期发展来说是积极的。

有市场人士表示,200万以下的影院,本身真实票房大多在200万以上,甚至三四百万都可能。小影院是偷票房、出盗版、枪版的重灾区,保底片方至少能提前把分账拿到手里。此外,票房在200万以下的影院可能存在经营不善的情况,疫情影响如此严重,不排除有影院在放映完后“捐钱跑路”的情况。

一位业内人士刘桐(化名)告诉24新声,华谊兄弟此次举措是在非常时期更高效发行,对利益成本更有效,对于出品方、发行方来说也更为理性。

阿毛(化名)告诉24新声,作为消费者会担心两方面,一是中小影院在交了保底费用后,会不会为了让影院盈利而把成本转嫁到观众身上;二是如果中小影院此次不能上映《八佰》,他们存活几率还有多大,他们需要一部商业大片来挽救。

与华谊兄弟一样,欢喜传媒虽然因为“改嫁”字节跳动被影院抵制,但也成为春节档撤档影片中的受益者。

一是欢喜传媒的制作成本有了着落。二是欢喜传媒还被一部分人冠以“变革者”的名号,公司股价更是直线拉升。尤其是1月24日消息发布后,公司股价大涨43.7%。

此外,欢喜传媒和导演徐峥都收获了观众缘,网上关于“我欠徐峥一张电影票”呼声颇高。电影上线仅3日,《囧妈》在头条系等平台总播放量就超过6亿,总观看人次达1.8亿。

春节期间爆发疫情,《囧妈》则通过“抢跑”获得了保底收益,字节跳动凭借此举既拉流量又换口碑,这似乎是一场双赢的结局。

而9年前《金陵十三衩》的战斗也因广电总局电影局的一纸公文,暂时宣告张伟平博弈的胜利。当时电影局下发了一份《促进电影制片发行放映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其中明确规定“电影院的首轮分账比例不超过50%”。

经过院线与新画面的协商,最终达成了妥协方案。影片票房在五亿之内时,新画面与院线按照45:55的比例分成。而当票房超过五亿之后,新画面与院线将按照41:59的比例分成。

《金陵十三衩》国内票房6.1亿, 全球票房9800万美元(6.32亿人民币)

03 是否可复制

华谊兄弟和欢喜传媒的“骇人之举”是有前提条件的,前者是在后疫情时代影院复苏阶段,后者在疫情突然爆发阶段。

虽然机遇和伟大的改革总是从危机中诞生,但并不是人人都有勇气去推动。

有观点认为,华谊兄弟这次算是对影院发行模式的一次创新型尝试和探索,保底门槛的设立或将倒逼影院在运营上进行整改。国内小影院偷票房现象严重,尤其是200万票房以下影院占比过高,《八佰》这种分账模式将可能会使票房数据更趋近真实,杜绝了偷票房的发生。

同时,未来影院的格局也会生变,这种保底分账模式的广泛采用,将不断淘汰部分资金压力较大的小影院,资源也将不断向头部企业集中。影院的票房大数据及智能预测作用也将更显用武之地。

不过,也有观点认为,华谊兄弟此举是在疫情特殊时期下诞生,不可复制。

毕竟《八佰》在一二线城市影迷观众群体中存在不和谐口碑,因为创新型发行模式的战略安排,影片在下沉市场存在不确定因素。当主流一二线票仓后劲不足,其下沉市场难以强势助力增长,也将直接影响《八佰》整体票房走势,极有可能让其“10亿”票房悄悄流失。

华谊兄弟是发行模式的改变,欢喜传媒是发行平台的改变。虽然两家公司同被影院抵制,但《囧妈》的做法已经吸引了一大批追随者。

《囧妈》不久之后,由陈乔恩、吴磊主演的《源·彩虹》选择了在移动电影院付费点播,与平台票房分账,该片原定于2月7日在院线上映。同时,甄子丹主演的《肥龙过江》则选择了在爱奇艺和腾讯视频付费播出,观众需要付费6元(非平台会员需付12元),该片原定于情人节(2月14日)在院线上映。

随着公众需求的多样性、消费场景的不同,流媒体容易接近用户、便于在碎片化的时间中帮助用户建立使用习惯等优势逐渐凸显。并且,电影放映的窗口期未来或许会更短。这增加了出品方对平台的选择性。

《金陵十三衩》更是在那场“内容为王”还是“渠道为王”的斗争中获得胜利,让片方的分账比例又一次达到新高度。

一直以来,出品方与院线是利益共同体,为何现在频频站在了对立面。

有利益就有冲突,这并不奇怪,但问题不能总是以“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的方式来解决。

刘桐告诉24新声,其实出品方、发行方与院线方在影视产业环节里属于合作的关系,会涉及到合作的利益分成、话语权大小的问题,这个过程中肯定要多方协调沟通。但是,从目前国内电影行业来看,出品方、发行方与院线一直缺少相对规范的合作模式、有效的行业协商机制,所以会产生有时院线占强势有时出品放占强势的局面。

建议宏观层面出台规范化的政策,落实到项目上也要有有章可循的指导性意见。这样的情况下,才能让一般项目的合作在宏观政策许可基础上一谈判就定了。而一些重点项目,也有了细化的、指导性的意见作为双方认可的标准,就能将利益分配问题在行业内部解决,帮助冲突双方在妥协中达到共赢。“这样就减少了重点项目或者有话语权的项目,一个一个地被当成事儿爆出来的现象。”刘桐说道。

从商业的角度,完全能理解影院对华谊兄弟、欢喜传媒、新画面的讨伐,这是在影院本就艰难的时刻,让他们雪上加霜。但从商人逐利的本质来看,3家公司的做法也无可厚非。

至于以后,只要不是被彻底封杀,出品方还能有好的作品出来,观众并不太会去关注公司在商业方面的操作,大部分影院应该还是会合作。

例如此次华谊兄弟虽然饱受争议,但根据其在声明中的数据,2019年全国有效排片的影院总量为11800家,截止8月21日共有9649家影院已有排映影片,这说明有2000多家影院未列入其中。

图源:微博截图

也就是说,除去因为疫情原因倒闭关停的影院1000多家,以及有偷漏瞒报票房被公示处理的数百家影院和一些非商业影院之外,只有少量影院不接受此次发行模式。

以上种种,或许就是出品方的另一种底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