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大学生,从他们的快递开始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网易数读”(ID:datablog163),作者:网易数读。

终于要开学了。北京市防控办印发秋季开学通知,高校开学终于有了明确的时间,8 月 15 日后,高校可组织学生分期分批、错时错峰返校和新生报到。

开学季总是快递的高峰期,提着大包小包赶火车,对现今的大学生来说正逐渐变成过去时,“空手到”是他们更青睐的到校方式。

从开学寄到日常网购,快递正在成为中国人,特别是年轻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透过大学生的快递足迹,我们也许能发现这群年轻的候鸟们迁徙的秘密。

疫情之后,中国快递高速重启

和其他行业一样,2020 年初,受到疫情影响,中国快递行业发展指数降到了谷底。

不过进入 3、4 月份,疫情逐渐平缓,前期积攒的需求不断释放,快递行业高速反弹,甚至超过了去年的同期水平。

2 月开始,快递发展指数不断升高,在 6 月份达到了 364.2,这意味着无论是快递现有规模还是服务量,快递行业都处于一个上升状态。

甚至,在 5、6 月份,快递的增速保持在 40% 左右,第二季度每天平均的快件处理量更是达到 2.4 亿件,与去年的同一时期最高日处理量基本持平。

与 2019 年、2018 年的同期比起来,今年 6 月份的指标也是远高于往年,这一方面是因为国内快递行业本身正在不断发展,另一方面则是疫情过后人们消费需求的集中释放。

新冠期间,大家都被憋坏了,特别是疫情较为严重的 1-3 月份,之后疫情缓和后,大家也尽量减少外出,就连日常的生活用品,也是能网购就尽量网购。

与此同时,上半年密集的购物节也促使着大家不断“剁手”。

比如商务部、工信部等联合推出的“双品网购节”,上海的“五五购物节”,各大电商的“6.18 购物节”等。

另外,热度持续攀升的直播带货也在不断创造快递业务量的小高峰。就算购物节能忍住,我们也拒绝不了“李佳琦和薇娅们”的诱惑。

哪里快递多,哪里大学生就多

快递行业的不断发展,意味着快递对中国人日常生活的逐渐渗透。截止 2018 年,我国快递业务规模连续五年位居世界第一,占全球市场的一半以上。

但站在国内来看,快递行业在不同地区的发展,仍是高度不平衡的。

一线城市只有中国人口的 5.3% ,但却支撑起了快递收入的近四成和快递业务量的近三成。二线城市虽然只有全国 19.6% 的人口,但也贡献了全国三分之一的快递收入和业务量。

四、五、六线城市虽然有中国近一半的人口,但却只占到快递业务收入的 11.3% 。

这种不平衡,源于地区经济发展本身的差异。一、二线城市经济好,消费需求自然也高。但从另一个方面也说明,非一线城市的快递业务,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一、二线城市的快递业务量和收入高,这背后还有着大学生的贡献。

根据中国教育后勤协会、阿里巴巴研究院发布的《校园快递行业发展报告(2019)》, 2019 年,中国高校快递量有望突破 30 亿件,相当于人均 78 件,是全国人均 42 件的 1.8 倍,并且在持续稳定增长。

大学生处在家庭和社会的中间地带,既拥有可以自由支配的生活费,又不像“社畜”一样有着较大的生活压力,是为一线城市快递业做贡献的一股中坚力量。

大学生和城市快递发展的关联,在数据上也能得到印证。拿较低快递收入的四个二线城市和高快递收入的四个一线城市对比,太原等四个二线城市的高校均不超过 50,快递收入也只停留在 10 亿的水平。

而一线城市中,除了深圳,其他城市的高校数量都在 60 所以上,快递收入则是百亿甚至千亿的数量级。

与其他三座“老牌”一线城市相比,深圳的 8 所高校数量确实是少得可怜。

作为改革开放的试验田,深圳四十多年前还只是海边的一座小渔村,四十年的发展中许多工厂在这里生长,快递也逐渐发达,但还不够时间孕育出较多高质量的高校,深圳的快递收入高但高校少,也在情理之中。

但总体上,大学生和快递的关联是客观存在的。在大学校园里,随处可见拿着快递包裹的学生。快递已经融入他们的生活,成为自然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大学去哪上,录取通知书告诉你

填报志愿,看的是专业也是城市,选到心仪的大学后,便是焦急地等待的过程。拆开邮政特快专递,拿到各式各样的录取通知书,“要上大学了”的感受才变得真切起来。

大学生活的开始,是一张寄到家的录取通知书。哪些地区的大学新生多,就可以看出哪些地区寄出了最多的录取通知书,也可以看出这些准大学生们都去哪儿上了大学。

河南、山东、广东寄出了最多的录取通知书,2019 年普通高校招生人数均超过了 60 万,也就是说,他们在 2019 年的暑假,至少寄出了 60 万份的录取通知书。

分区域看,从 2019 年高校招生人数排名前十的省份数据上看,中部、南方更受大学生的青睐。中国普通高招生人数前五的省份中,就有一个中部省份、三个南部省份。

相比之下,西部地区在高校个数、大学新生数目上都不占据优势,仅有四川、广西两个省份进入前十。其中,四川可以说是西部发展势头最好的地区,教育资源足够丰富,在 2019 年寄出了至少 49 万的录取通知书,全国排名第五,西部排名第一。

在恒大研究院公布的《中国城市发展潜力排名:2019》中,四川省会成都排名第五,与旁边的重庆一起组成成渝经济圈;高校方面,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等一批高质量的院校聚集于此。

四川凭借着城市魅力和教育资源,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准大学生们。

其实与人口数据比对来看,寄出录取通知书的前十名几乎就是人口总数排名前十的省份。由此可见,人口大省不仅意味着高考大省,在高校学生的吸纳中,它们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但招生人数多,并不一定意味着高校的数量更多。排行榜的前四名中,位列前两名的人口大省——河南、山东,高校数量均小于排名靠后的广东和江苏,河南与江苏高校数量的差距,更是达到 25 所之多。

这也意味着,河南和山东,平均下来每所高校承担的招生任务要比广东、江苏大得多,尤其是河南,平均每所高校招生 4941 人,而江苏平均每所高校招生仅为 3131 人。

另外,在大学的质量上,江苏拥有 2 所“985”、11 所“211”,河南仅有郑州大学一所“211”。由此可见,招生人数大省并不代表高校教育资源强省,国内整体的教育资源,依然向东部、南部地区倾斜。

大学生的生活秘密,全在快递里

收到录取通知书来到了大学校园,和之前的校园生活相比,大学的特点之一便是“自由”。

大学生有了自己的生活费,网购成了他们的日常。吃喝玩乐,大学生的各项日常消费几乎都在网上,连卫生纸都要等双十一多买几箱屯在宿舍。

到了每年的开学季,中国高校大学生的网购消费会开始攀升,达到一个小高峰。根据阿里数据,开学网购人均消费高校榜单中,中央音乐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北京体育大学,以最高的人均消费排名前三。

人均消费榜单的 TOP 5 中,清一色全是位于北上广的高校,看来一线城市消费水平高,也会对高校学生的消费习惯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清华、浙大、北大没登上爱学习榜单的前三名,反而在吃货榜单荣登 TOP 3 ,也许比起书籍,零食才是学霸们真正的智慧源泉。

而在吃货排行榜的倒数前五名里,大多都是语言类、音乐类高校,女生比例要远大于男生比例。听说女同学更爱吃零食?男同学用下单零食的动作默默证伪了这个命题。

大学除了吃喝,玩也很重要。电竞排行榜中,电子科技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华中科技大学,高校的名字一听就很“理工”,也确实是男生比例较高的高校。

师范类院校在电竞排行榜中倒数前两名,虽然近些年越来越多的女同学入坑游戏,但总体上看来,男生还是更舍得为游戏氪金。

大学生毕业后都去了哪里

大学生活的最后一步——毕业,也离不开快递。将行李全都交给快递公司寄出,用了四年的钥匙也摘下钥匙扣归还给宿管阿姨,才真的要和四年的大学时光说再见了。

因此,毕业季的邮寄数据,也反映了中国大学生,即中国新一代高知群体的人口走向。

无论是毕业寄去向还是毕业生流动方向,都指向几个一线、新一线城市,说明年轻人们还是更倾向于到大城市去追逐机遇。

同时,更多新鲜血液的注入也为城市本身带来更大的发展潜力。

从地区来看,除了北京、武汉几个北部和中部城市,东南地区显然吸纳了更多高校人才。这其中的上海、深圳等城市毕业寄排名高,毕业生流向排名也在前列,对毕业生的吸引力的确大。

但还有些大学生流向多的城市,在毕业寄排名上却靠后甚至没有上榜,这部分反映了这些城市的高校毕业生留存率高,更多选择在所读大学的城市找工作。

比如毕业生首选的北京,在毕业寄城市排行中只排到第五,但因为较多的北京高校毕业生选择留在北京,行李也就免得快递,直接自己提两个行李箱,就完成了大学到工作的转换。

大学生活与快递的紧密相连,反映的是年轻人们生活的“去空间化”。无论地理距离上的远近,想买的东西、想去的地方,都能通过四通八达的物流和交通体系到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