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兴,“一支特斯拉股票造就了一大批野生股神”。

拆股并不创造价值!说起来人人都懂,但放在苹果和特斯拉身上,似乎却造成这样一种错觉:蛋糕多分几块就能变大——

在拆股后的首个交易日,苹果股价上涨3.39%,报129.04美元;特斯拉股价上涨12.57%,报498.32美元,双双创下历史新高。

特斯拉和苹果的大涨引发了市场的密切关注,就连美团点评CEO王兴也在社交媒体发布评论称,“一支特斯拉股票造就了一大批野生股神”。

尽管“野生股神”听上去有点刺耳,但市场对特斯拉和苹果的一路看涨却是不争的事实。

8月下旬至今,苹果股票“1拆4”、特斯拉股票“1拆5”消息传出以来,市场交易热情节节攀升。其间,苹果成为第一家市值突破2万亿美元的美国上市公司,处于“超级周期”的特斯拉则继续保持大涨趋势。

事实上,拆股在当下的华尔街并不是一个流行的做法,特斯拉和苹果为何在此时选择拆股?如何解读这背后的长期逻辑?市场对两大龙头科技股的热情还会继续多久?

拆股最恰当的时机?

苹果和特斯拉在此时选择拆股,很可能是为了收买散户的心。

此前,苹果和特斯拉的高股价让不少散户投资者望而却步,根据苹果上周五的收盘价计算,如果苹果从未进行过拆股,其股价将高达28000美元左右。

尽管拆股并不创造价值,但拆股后两家公司的股票供应量增大、股价变低,推动散户投资者入场交易情绪。

德意志银行分析师伊曼纽尔·罗斯纳(Emmanuel Rosner)团队在给客户的信中写到,斯拉股价昨日(31日)在收盘后反应非常积极,很可能是因为特斯拉拥有大量零散投资者,而股票拆分实质上降低了小投资者的门槛。

2000年互联网泡沫后,由于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大行其道,靠拆股吸引散户的做法在美股便不再流行,然而,一场疫情改变了美国投资者的投资方式,大量散户投资者涌入股市,他们对于热门股票的追高受到市场关注。

疫情之前,在投资机构占主导地位的美股中,散户的交易量仅占10%左右,2018年年中,美国机构投资者持有市值占比高达93.2%。

美国互联网券商零佣金交易平台Robintrack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在疫情引发的市场波动中,散户投资者占美股交易量比例已达20%以上,峰值时达到25%,去年同期只占到10%。

 “过度拆股”之嫌

华尔街对拆股一直存有争议,不少观点将市场的兴奋情绪归为“炒作”拆股寻求短期利得。

巴菲特认为,正是高股价高门槛才能将不成熟不理智的散户自然淘汰,留下的才是坚定看好价值投资的稳定投资者。

具体而言,股票分拆后吸引到了更多的短线投资者,由于其更加看重短期市场涨跌,股价反而会增加波动性,从而影响持有股权的价值。

特斯拉、苹果高调拆股,赚取短期投资者的眼球之余,还引发了另一个质疑,“1拆4、1拆5”是否存在过度分拆之嫌?

和特斯拉第一次拆股相比,这已经是苹果的第四次拆股了。苹果的四次拆股分别发生在1987年6月、2000年6月、2005年2月和2014年6月。其中,前三次均为“1拆2”,最后一次为“1拆7”。

著名企业家、投资人、财经作家奥尼尔(William O’Neil)曾撰文表示,拆股一般是“1拆2”或者“2拆3”,任何超过这种典型比例的操作都会被纳入过度拆分之列。

“过度拆股会造成过量的股票供应”,奥尼尔在自己的书中写下,“这可能会导致该企业加速进入发展缓慢、市值较高的状态。”

奥尼尔总结到,拆股对一些小投资者可能会奏效,但也可能引起反面作用,包括抛售和做空。需要指出的是,特斯拉是目前遭遇华尔街做空做多的公司。

关于过度拆股造成的不利影响,美股历史上曾出现一个典型反面案例。

1998年至1999年,高通公司连续拆股三次,其间股价累计涨幅超2500%。其中第三次拆股发生在1999年12月,采取了“1拆4”的形式。从次年1月开始,高通股价就进入了长达二十个月的下滑周期,市值足足损失了88%。

上涨根本逻辑在哪里?

如果抛开拆股造成的短期因素,那么支撑特斯拉和苹果股价暴涨的逻辑究竟是什么?

首先,回归企业本身,特斯拉在市场占有率、超级工厂量产、盈利能力等关键问题上,频频传出利好;而苹果硬件业务保持稳定的基础上,其iOS生态系统也被寄予厚望。

其次,目前市场对全球股市估值进一步攀升的预期较大,期待明年的复苏成为目前市场的普遍心态。考虑到科技股在美股中的支配地位,看好科技股已经成为美股“疯牛”下的“政治正确”。

公开数据显示,市场从3月23日的低点开始反弹之后,美股三大指数已连续第五个月上涨,道指和标普500指数分别上涨55.7%和59.4%。

此外,美联储史无前例的量化宽松,也为股市注入了流动性。

花旗的Robert Buckland等策略师近日在报告中表示,在央行刺激措施的帮助下。全球股市有望连续第五个月上涨,创出2018年初以来最长连涨纪录。

除了超大规模购买美国国债和抵押贷款支持证券,日前,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宣布正式引入“平均通胀目标”,这预示着美联储将维持更长时间的低利率状态。

未来一段时间内,“放水”支撑的股市狂欢还将继续。